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战略管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审计
【答案】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一种方法,它比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范围还要广泛。管理审计虽然也可以组织内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但为了保证某些敏感领域得到客观的评价,企业通常聘请外部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审计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水平。
管理审计通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了依据。但管理审计也存在不足,主要是过多地评价组织过去的努力和结果,而不注重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工作,这一点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2. 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行为的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过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意志过程。
【答案】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解析】这是第一版教材中的内容,虽然新版教材中己经删除,但这里再次考到了。大家可以作为补充知识了解一下。
3. 绩效评估
【答案】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业绩表现进行考察评价。组织中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整个组织的经营业绩。因而,必须定期对组织员工进行绩效评估,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方面:①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②为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③促进组织和员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4. 质量控制的演进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答案】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解析】质量控制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加强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5. 闭环MRP
【答案】闭环MRP 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除了物料需求计划(MRP )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 ,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MRP 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生产能力的约束条件。基本MRP 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即闭环MRP 。
6. 无边界组织
【答案】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边界有两种类型: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内部边界包括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由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形成,而纵向边界则是将员工划归为不同的组织层级。外部边界是将组织与其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利益相关群体分离开来的隔墙。管理者可以运用虚拟或网络的结构设计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边界。无边界组织是相对于有边界组织而言的。有边界组织要保留边界,完全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稳定与秩序。但无边界组织也需要稳定和呈现度,所以它绝不是要完全否定企业组织必有的控制手段,包括工作分析、岗位定级、职责权力等等的设定,只是不能把它们僵死化。
二、简答题
7. 比较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区别。
【答案】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区别主要包括:
(1)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日标,不存在模棱两可。
(2)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3)具体性计划更易执行、考核及其控制,但是缺少灵活性,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条件往往很难满足。
8. 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领导能力来源于家庭的遗传或者一些特别的个人素质,井且无论你是否具备这些天生条件,你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但是,一般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这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有哪些?
【答案】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
(1)思想素质
领导者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 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能一心为公,不谋私利,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文过饰非,严于解剖自己,深入基层,善于调查研究,工作扎实细致,有布置有检查,实事求是,不图虚名; 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品行端正,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有较高的情商,具有影响他人的魅力,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不计较个人恩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不拉帮结派。
(2)业务素质
①业务知识
a. 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时一俱进地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b. 应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c 应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本企业产品的结构原理、加工制造过程,熟悉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d. 应‘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做好人的工作,激发职工士气,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e. 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
②业务技能
包括:a. 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b. 决策能力; c. 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d. 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e. 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f. 知人善任的能力。
(3)身体素质
领导者负责指挥、协调组织活动的进行,小仅需要足够心智,而且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
9.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答案】计划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协作关系。
(2)认清现在
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路径,也即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考察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随时间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映。
(3)研究过去
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其基本方法有:一是演绎法,二是归纳法。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加协调。最常见的重要前提预测方法是德尔菲法。
(5)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拟订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三个内容:拟订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
评价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