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外国哲学611哲学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践具有高于理论的品格,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自觉能动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直接现实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是人自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与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因而这种“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2.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就是( )。

A. 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B. 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C. 实现按人的意志办事的愿望

D. 实现绝对的自由

【答案】B

【解析】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必然王国指人们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主要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的一种社会形态; 而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可知论

D. 认识论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即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是具体的、近似的。真理的相对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①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把握,总是对无限世界的一部分或一些片一段的接近或符合; ②对仟何具体事物的正确把握总是近似的,即只是对它的一定方面、在一定程度和水平上符合。因此,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

6.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 宗教

B. 哲学

C. 艺术

D. 逻辑学

【答案】D

【解析】D 项,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这些非意识形态是社会观念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RC 项,属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7. 唯物史观认为,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是价值主体

B. 只能是价值客体

C. 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答案】D

【解析】唯物史观认为,价值总是与人的社会联系在一起,总是同人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对象价值和实现了自身价值。主体及其需要是价值关系形成的根据,只有人才是价值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者和享受者; 客体及其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又一根据,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 人的自然属性

【答案】A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社会属性。人是群居物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作用,互相满足形成社会生产关系。人必须是在社会中形成和体现自身价值,离开社会,人什么都不是。

9.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 真理的阶级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依然是客观性。

10.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包括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这种选择是( )。

A. 自由选择

B. 受到被反映客体的制约

C. 主观任意的选择

D. 无意识无目的的选择

【答案】B

【解析】在主体对客体进行能动反映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人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首先表现为人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神经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 然后是主体思维对知觉、表象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组,形成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对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