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默多克
【答案】默多克(RupertMurdoch )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摩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 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2. 邵飘萍
【答案】邵飘萍是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邵飘萍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二次革命”后,邵飘萍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它曾首先向读者报道了袁世凯政府和日本政府秘密商议中的“二十一条密约”的详细内容,对国内反袁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常有重大、独家新闻报道,受到普遍赞誉。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年邵飘萍还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辣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1926年,邵飘萍在北京被反动军阀杀害。
3. 微内容
【答案】微内容(microcontent )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即“巨内容”(macrocontent 而言的。CMSWild 对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是这样:“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 的主题,RSS 的内容列表等等。”换言之,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为微内容。微内容一直存在,但互联网时代之前一直作为私内容存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它进入公共话题空间。
4.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
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和民国元年的500家相比,锐减300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因为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5. 重庆各报联合版
【答案】重庆各报联合版是中国新闻史上报纸联合版之始。1939年5月3日、4日,日寇飞机接连对重庆实行狂轰滥炸,许多报社被炸,损失惨重。鉴于这种困难状况,重庆《中央日报》、《时事新报》、《扫荡报》、《新蜀报》、《商务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国民公报》、《新民报》、《西南日报》等10家大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不问党派、不分立场,于5月6日合作发刊“重庆各报联合版’,,初为日出对开半张两版,后出对开一张4版,在《时事新报》的防空洞中编排印刷。至8月12日结束,共出版了99天。8月13日,重庆各报各自恢复出版。
6. 《开智录》
【答案】《开智录》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1900年11月1日创刊,是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自办的机关刊物,由郑贯公主编。其后,梁启超聘请郑贯公担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开智录》也由《清议报》报馆代印代发。郑贯公等人在《开智录》上倡言“排满革命”,企图使华侨脱离保皇派的影响。不久,《开智录》的革命倾向被保皇派发觉,郑贯公被解职,《开智录》也随之停刊。
7. 《香港船头货价纸》
【答案】((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11月3日由开刺报馆创办,周三刊,实为英文《开刺报》的中文版。该报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该报后改名《香港中外新报》,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发行对象扩大为一般市民。1872年5月4日后,该报每日另出《行情纸》,为读者提供市场信息。1873年,《香港中外新报》改版为日报,之后又脱离《仔刺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出至1919年停刊。
8. 《中国学生导报》
【答案】《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以来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生报纸,1944年12月22日在重庆创刊,复旦大学等大中院校学生主办。《中国学生导报》从创刊起就把宣传的根本任务定为将正在兴起的学校民主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使它成为学运的火种与号角。抗战胜利后,该报发行上海航空版,自1946年5月起同时出版重庆版和上海版,1947年6月被迫停刊。
9. 《远生遗著》
【答案】《远生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四卷,是黄远生通讯评论作品汇集整理的合辑,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黄远生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
响的新闻通讯记者,是我国新闻通讯体裁的开拓者。他以深厚的中西学基础、高超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成为民初新闻记者的巨擎,被誉为“报界之奇才”,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1915年12月25日晚上,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方面枪杀,年仅31岁。他死后,其友人将他发表过的文章编为《远生遗著》行世。
10.中华电视台
【答案】中华电视台简称“华视”,英文缩写CTS ,于1971年10月正式播出,是由台湾“国防部”及“教育部”联合投资建立的。该台初创之时,属财团法人组织。1972年1月,华视改组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台湾“国防部”、“教育部”共同投资49%,余下部分由工商界投资。1988年11月,公司更名为“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若干子公司和基金会,中华电视台是其主营项目。
11.章士钊
【答案】章士钊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1903年4月加入爱国学社,不久为《苏报》撰写了《释仇满》等文章,文法谨严,论理充足,受到主编陈范赏识,年仅22岁即被任命为《苏报》主笔。在他的主持下,《苏报》明确提出了“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1903年“苏报案”后两个月,章士钊与陈独秀、苏曼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继续进行反对清政府封建专制的宣传。1914年,在日本创办了《甲寅》杂志。
12.《新青年》季刊
【答案】《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于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主编,出至第4期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后实际上成为不定期刊,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该刊以宣传马列卞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二是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 三是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缺点主要是宣扬了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右倾观点。
13.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毛泽东1948年4月2日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对《晋绥日报》社编辑人员发表的谈话,刊载于同年5月出版的晋绥边区《新闻战线》创刊号上。毛泽东对《晋绥日报》在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一争作了全面的总结,提出在新闻工作中要经常开展反右和反左两条战线斗争。精辟的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仟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他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地同广大群众见面。办好报纸,在报纸上政权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是党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