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资本市场

【答案】国际资本市场是指1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参与者有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资本市场的主要业务有两大类:银行贷款和证券交易,抵押贷款和租赁贷款及其他具有长期融资功能的业务也可以归入此市场中。其主要功能是沟通国际间中长期资金流动,把各国的实际储蓄转化为国际性投资。主要分布在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苏黎世、香港、巴黎、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

2. 影子汇率

【答案】影子汇率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下,外汇市场受经济基本面决定而自由浮动时确定的汇率水平。实行外汇管制国家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自由兑换国家货币法定平价都不能完全反映货币的真实价值。而影子汇率则是根据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来客观地反映相互之间的实际汇率,影子

+作为外汇买卖的交易价格。汇率只作为研究汇率水平,预测汇率趋势的参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影子汇率水平与现实汇率水平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影子汇率由市场根据基本面预测得到。信贷扩张会使影子t 率水平不断上升(直接标价法下)。

3.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答案】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处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第四阶段。从1999年至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正式成立。1999年1月1日开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Euro )开始作为电子货币(支票、债券、信用卡、股票)形式在欧元区11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流通; 2002年1月1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在欧元区开始流通,并于2002年3月1日彻底代替各国的货币。

4. 国际收支调节(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答案】国际收支调整是指一国政府从本国经济发展的自身需求出发,或出于对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压力的考虑,对本国国际收支小平衡进行调整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过程。

(1)国际收支调整的原则

①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类型选择恰当的调节方式; ②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时必须注

意国内经济均衡; ③选择调整方式时要注意外界的阻力。

(2)国际收支调整的主要政策措施

①财政政策,主要是运用财政支出增减和税率的变动来刺激或抑制国内总需求,进而影响进出口需求,达到调节目的; ②货币政策,主要运用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资本流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③汇率调整,通过本币升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使国内经济避免受外部经济干扰; ④直接管制政策,即指国家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干涉的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 ⑤国际经济合作,为了实现全球国际收支平衡,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通过建立区域性集团、废除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各国得到随时所需的货币等方法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⑥国际信贷,通过资本输出输入来调整国际收支,使其恢复平衡。

5. 综合账户

【答案】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如果考虑基本账户差额的话,综合账户差额可以理解为基本账户差额加上了短期资本流动)。由于综合账户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力。

二、简答题

6. 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总需求一定会有扩张作用么? 请分析一下本币贬值对总需求产生扩张作用的机制。

【答案】(1)汇率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扩张性影响,又有紧缩性影响。

①货币贬值要带来总需求的扩张,至少需要满足三个前提:第一,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第二,贬值伴随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第三,贬值后,生产随总需求扩张而扩张,也就是要存在可用于生产扩张的劳动力、土地、技术等闲置生产要素。贬值虽然能带来总需求扩张,但生产效率不能在短期内提高,生产的扩大旧只能采源于新投入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从而,贬值所带来的经济扩张是一种外延型的扩张。

②本币贬值在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时,也有可能同时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高新技术、设备、能源以及粮食等需求弹性很低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必要。本币贬值后我国货币购买力的较大部分将转向这些进口商品,从而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这实际上是本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可称为“贬值税”或“贬值税效应”。

第二,本币贬值可使出口行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增加,两者都会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为控制物价上涨及在存有货币幻觉的前提下,实际工资的增长可能滞后于物价的增长。在我国,就货币幻觉而言,己经变得淡薄,在沿海大中城市尤其如此。因此第一个因素即控制物价上涨的企图,对实际收入和总需求的影响更大。此外,我们设想企业的边际进口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边际进口倾向,收入有利于出口行业的再分配,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将相对下降,从而

总需求相对下降,这是“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三,从货币理论和金融资产的角度看,本币贬值使本国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尤其是外币资产的能力下降,它把较多的本国购买力转移到了相同数量的外币资产上,从而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这是“货币资产效应”。

第四,“债务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本币贬值后,偿还相同数额的外债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当外债还本付息额较大时,贬值必会引起国内总需求下降。

由此可见,汇率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并不一定会有扩张作用。

(2)本币贬值对总需求产生扩张作用的机制

本币贬值,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此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増加,本国出口数量增加,进口数量减少,数量效应大于价格变动的效应,最终,本国出口金额增加,进口金额减少。自主支出的数目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进而会导致本国的总需求增加。

7.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其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经过理论和实例分析,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可作如下总结:

①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人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増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②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进行汇总,可能会产生贷方和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若贷方

,用正号表示;若贷方小于借方,则差额称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或盈余)

,用负号表示。 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逆差(或赤字)

③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这是由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原则所决定的。

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各账户之间的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类)账户的差额,可以由另一个(类)账户的差额来部分地或全部地弥补,一笔交易有时可以同时涉及3个或3个以上的账户。

8. 请用套补利率平价说证明远期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答案】(1)套补的利率平价的假设

①假设一笔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本国与外国金融市场,不存在任何限制与交易成本;

②用该笔资金投资一年期的债券,可以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和外国金融市场。若其他条件不变,选择某一金融市场的原则是:要确定哪种投资收益更高; ③假设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投资收益率为率为(直接标价法)。

外国金融市场上同种投资收益率为即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