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支持网络
【答案】社会支持网络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 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家庭纠纷、家庭暴力或个人的某种困难,常常因无法得到及时调解或处理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2. 倡导者
【答案】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而使其取得成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3. 社会排斥
【答案】社会排斥概念承继了剥夺概念的多元内涵,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因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它是一个由劣势地位导致某些排斥,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劣势的动态过程。
4.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一般是成对存在的,即只有两个社会位置上的人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有可能一个人处于与他人的多种联系之中,即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5. 沟通理论
【答案】沟通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
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6.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福利国家是针对修复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福利国家与市场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2)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政治一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隐含深刻的政治企图,也包含着对经济活动调整的意蕴。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不仅是为因遭受偶然变故和市场剥夺而导致的个人贫困与不足提供补偿,同时也是对社会关系进行的一种重组。
(3)根据国家开支的水平、福利津贴和服务项目的范围与水准以及就业与福利权的内在关系等,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福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英美等为代表的自山主义福利国家、以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团主义福利国家和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二、简答题
7. 简述观察法的类型。
【答案】总的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观察的方式进行分类:
(1)从观察的场所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
①实验室观察通常在具有单向透镜、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时,这种“实验室”也可以是某些自然场所,如教室。但这些自然的场所事前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控制,比如预先设置某些观察工具,规定好观察的程序和内容等等。总之,要使它尽可能接近实验室的条件。
②实地观察则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即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实际上也小可能)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2)从观察者的角色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①所谓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比如,实验室观察就是典型的局外观察,在实地观察中,有些也是以局外观察的形式进行的。
②参与观察则是指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去,在自身成为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一员的同时所进行的观察。比如到工厂和农村,边参加实际劳动边进行观察。当然,根据观察者在参与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参与观察中还有不同的形式。
(3)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可把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两大类。
①结构式观察往往事先要对观察的范畴详细分类,对各项内容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逐一规定。因此,结构式观察常将注意力集中到若干具体的、明确的、许多还是可以计数的行为和特征上。
这样,结构式观察的结果通常可以像问卷调查的结果那样进行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②在非结构式观察中,研究人员事先并不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也不只是期待这种行为的出现。他们只是当行为发生时进行全面的观察并记录下来。因此,非结构式观察的资料通常不能像结构式观察所得资料那样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处理,它通常只能从定性角度用来描述所研究的对象和行为。
(4)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又可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①直接观察即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人们的行为所进行的观察。即研究者当时亲眼目睹人们的行为举止,目睹正在发生的各种事件和过程。
②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人们当时的行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留下的各种痕迹。比如通过观察不同的展览会的地板的磨损程度,可以比较哪个展览会更受欢迎。
8.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案】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主要包括:约定、预估(诊断)、计划、干预与评价这5个阶段。
(1)约定,即确立专业关系。
这是社会工作过程的开始。当当事人向社会工作机构求助时,社会工作机构就应当对求助的有关信息进行初步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论确定是否接受该当事人。如果接受,该当事人即成为案主,接之而来便是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2)预估,又称“诊断”。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后,预估的工作便开始了。社会工作者在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是收集和分析与案主遇到的问题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和数据,以了解案主的真实情况,为制定干预计划做准备。
(3)计划,又称“规划”。
它是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思考、计算、比较与抉择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归结为设定目标和选择方案两个方面。
(4)干预。
这一阶段是实际采取行动的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各种备选方案中反复比较而确定最佳方案后,即将其付诸实施,实际促使案主改变,解决案主问题。这一阶段是整个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关键,能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就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因此,社会工作者对方案的实施应当加以科学的协调和控制。
(5)评价,又称“评估”。
经过干预阶段,社会工作者结束了与案主的关系。必须对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全面进行的,着眼于整个过程的整体效果。它不仅对案主是重要的,而且对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也是重要的,这一步骤提供了在特定状况下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信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