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显示氮气具有()

A . 弱氧化性
B . 强氧化性
C . 弱还原性
D . 强还原性

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①实现国家统一②注重科技创新③确立共和政体④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快速崛起,赶超或接近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这主要由于德意日等国() A.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的优越性。 B.摒弃自由主义模式的局限性。 C.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D.后发国家经验汲取的普遍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显示氮气具有() 弱氧化性。 强氧化性。 弱还原性。 强还原性。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显示氮气具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