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传播法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信息的特点。
【答案】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人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给我一条信息,我给你一条信息,我们两个各拥有两条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这一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任何一个新闻题材,可以写成简讯、短消息、短通讯、长通讯乃至几万字的报告文学。这都取决于信息传播者的愿望和需要。因此,新闻体裁和篇幅并不是由新闻内容决定的,而是依据新闻报道者所需要达到的信息层次决定的。
(3)组合性。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组合的能力,反映出每一位记者的水平。只有真实地反映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联系,才能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起来,是揭示新闻背后新闻的关键所在。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当然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但还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认识。信息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可以看出不同的色彩,得到不同的认识。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这一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受众; 不同的受众对信息有各种特殊的需要。尤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众细分为各种群体,小群化趋势日渐明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趋多样。
2. 新闻传播公正性有哪几方面的要求?
【答案】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又称“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 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所持的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十分简单和明确,主要包括这样三方面的要求:
(1)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只是自己赞成的一方面的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
(2)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通过这种选择与
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和伤害。
(3)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和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
如果换一种正面的叙述,新闻传播公正性的科学含义,主要包括:传播者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从媒介获得资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和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3.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工具随着新闻活动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所能提供的日益增多的物质手段而不断创新。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体分析如下:
(1)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创造了文字,新闻活动开始了用文字传递新闻的新阶段。到奴隶社会,已形成了口头、信号、文字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
(2)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变动都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信息的交流和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要有一种广而告之的媒体起到这个作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媒介—报纸。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实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媒介的产生有了社会需要,而且为新闻媒介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物质手段。
(3)报纸要有一定的读者群,读者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类学校大量地兴办起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4)资产阶级还创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这就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
(5)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在17世纪,欧洲各国的邮路己连成一片,公路大量地修筑,新闻的传递和报刊的发行随之加速。
(6)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7)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资本家为推销商品,需要大量地刊登广告,报纸从广告中可以获得大量利润,使报业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
总之,植根于这样深厚的社会经济土壤之中,新闻媒介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更是任何人为的外界暴力都不可阻挠的。
4. 简述打造媒体公信力的关键要素。
【答案】(1)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任何一个媒体都要有一批核心受众,台则难以立足。媒体靠公信力获得受众长期的青睐和信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有归属感。比如,读者几十年如一日订阅一份报刊; 每天定时收看一个电视节目; 在社会上对某些现象众说纷纭时,他们只相信一家媒体所言。
(2)对于受众而言,能让受众信任的新闻媒体最关键的是做到以下几条:
①新闻真实、及时。
②新闻有吸引力,满足受众的需要。
③说真话,反映公众的要求、愿望。
④敢担当,勇于揭露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和不法之徒。
⑤有责任心,对受众服务到位。
不同的媒体在公信力建设中会有不同的要求。但从国内外所有媒体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凡受众信任的媒体,上述五条是共同点。
(3)公信力的建设是长年累月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几条不良新闻、几个不当举措却可以让信誉卓著的媒体毁于一旦。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媒体的公信力,都是媒体管理经营的战略目标。它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经过长期的努力来达成。从中国传媒业的实践来看,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公信力最有害的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为争一时的“眼球,,,弄虚作假的“花边新闻”,小题大做的肆意炒作,追求“星、腥、性,,的媚俗新闻,策划华而不实、愚弄受众的娱乐节目,虽然能赚得一时的轰动效应,但从根本上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形象,必然会激起社会的不良反应。
5. 简述中国古代的新闻活动。
【答案】(l )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当时的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①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②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①社会条件(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表现在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多、传播空间范围的扩大以及传播专职人员的出现。过去仅几十人、几百人的一个原始人群,新闻传递不超过几十里; 而在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在整个国家内进行,一个信息可以传递到几千里外。原始社会没有脱产的专职人员,而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有一大批脱产的专职人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