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6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集中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4)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八荣八耻”的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案】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要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简答题

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有: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是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8.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揭示。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有着具体深刻的科学内涵。

①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

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己经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三、论述题

9.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答案】30多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风险加大;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日渐增多,在开放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①从国际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化新动力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面临全球化新挑战使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多边贸易自由化陷入低潮的同时区域一体化趋势增强,全球治理难度加大; 由于资源短缺、外部需求减弱、世界经济转入低速增长,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大。

②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放型经济,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明显增强,更加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司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③只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①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不断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和良好国际环境;

②实行多元平衡的战略。注重在扩大内需中扩大开放,实行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行;

③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高度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主要是培育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培育扩大开发深度和广度的新优势,培育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新优势,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新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