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61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单评价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①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b. 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第三,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c.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2. 简述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差异。

【答案】(1)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是经济管理员与服务员的角色,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干预和调控经济,达到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目的的行为。

(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

a. 不同的行业之问通过资源流动使行业资源配置趋于较优的比例;

b. 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企业竞争、合并,资源流向效益更好的企业。

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a. 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消费者增加购买,企业减少生产;

b.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企业增加生产

③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④对市场各类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⑤优胜劣汰。

(3)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①在“市场失灵”的场合干预资源配置;

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以避免市场经济活动的过度波动;

③进行资源再配置和收入再分配,即对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以避免公共物品的匮乏和收入两极分化;

a. 政府要致力于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和法律制度的建设以及现代化的教育;

b. 政府对自身行为的约束。

④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

⑤建立新体制的各种基础设施;

⑥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

⑦努力保持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正。

(4)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发挥作用的主要力量,但是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身的一些弱点和缺陷,因此,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3. 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基本前提。

【答案】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各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三种形式的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与在时间上的继起性表明,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二、材料题

4. 选取你印象深刻的2008年汉川地震资料,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距2008年5月12日坟川大地震过去己经快五年了。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的日子。面对无情的现实,举国垂泪。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灾难压顶不能屈的坚强精神,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心中。在灾后救援和重建中,国家的反应速度和及时有效、又快又好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

(1)物质的客观存在性: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先于人类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这次汉川大地震的产生源于地球板块的运动,是自然界自身发展的结果,不能只能尽最大努力减小这次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但却是无法避免的。

(2)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世界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一一有的人类已完全掌握,有的还没有或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必须尊重其客观规律。譬如:地震来临之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但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为力,人们可以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妥善安排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温总理的“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句话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好写照。

(3)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要求我们敢于要正视矛盾,面对矛盾,并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没有沉浸在痛苦之中。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社会自发组织参与到救援工作中。诸如此类的做法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小。我国的救灾工作取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

(4)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不同,特别是学校受损遇难比较严重。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们的救援人员采取了不同的救援方案,与时间抢生命,力争在72小时的黄金时间里抢救最多的生命。

(5)矛盾的两点论,重点论:在地震发生后的72小时里,一切都以抢救人的性命为首要任务。72小时之后,主要任务转为灾后防疫。再之后长期的工作重点就是灾后重建工作。

5.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下述观点:

材料1:“环境的改变利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一一摘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一一摘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材料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一摘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4:“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一摘自《关十费尔巴哈的提纲》

【答案】(1)材料1的意思是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的一致性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具体理解为:

①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环境给人以影响,制约人的活动; 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