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广告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广告人才的培养是加快我国广告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广告后备人才的你将如何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答案】(1)广告学是在许多边缘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同时广告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对广告信息进行审定、检索、选择、组织、评价和交流的能力就成为衡量广告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广告后备人才,我们首先要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自己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广告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还应该注重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努力成为既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消费时尚有着敏锐洞察力,又懂得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策划创意和媒介组合运作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广告专业人才。

2. 广告信息主要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案】广告信息主要由直接信息(亦称显性信息)和间接信息(亦称隐性信息)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直接信息是广告表达内容的重点,而间接信息既可以烘托、强化直接信息,也可能喧宾夺主甚至扭曲直接信息,因此不容忽视。

(1)直接信息

直接信息是指由通用符号传达的广告信息。文字、语言、企业与商品名称、包装及外观识别等大家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的信息都属于直接广告作息。简单地说,广告所要直接传达的关于产品、服务或企业形象方面的信息构成直接信息的主要内容。

(2)间接信息

间接信息是指广告作品具体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感觉上的信息。从最原始最古老的叫卖广告开始,到综合运用声、光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现代广告,每个广告都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和承载物质来传递直接信息。虽然形式本身似乎并不构成什么具体信息,但它们却能形成某种感觉信息,影响广告直接信息的传达。

总体说来,无论是直接信息还是间接信息,都是以广告主题为核心,都为准确充分表达广告主题这个目的服务,所以,区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合理安排二者的关系,对于具体的广告运作意义重大。

3. 广告学要向纵深发展需要借鉴哪些学科的研究方法? 为什么?

【答案】广告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借鉴以下学科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

①广告学的形成离不开心理学的奠基,广告活动是一种视听活动,就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引起人们的心理感应,而消费者的心理历程与广告活动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要提高广告效果,实现广告目标,就要使广告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告学可以说是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广告如何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发生交互作用,这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互点。

②广告学借鉴了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的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渗透力极强的科学,目前它已广泛渗透到一切实用性或非实用性学科之中。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渗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一一广告心理学。广告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借鉴更多的像心理学这样提倡实证的学科的研究方法。

(2)社会学。

①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广告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仅传递商品信息,而且还搜集和传递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与文化信息等。

②从广义来看,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性的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广告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广告学,就必然与社会学有着不解之缘。如果从狭义的广告活动来看,商业广告和经济广告活动,也必须以广大的社会为背景,以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等为依据,才能制作出符合社会条件的广告作品。因此,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也必然是指导广告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依据。

③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原理,对广告活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另外,社会学是讲求实证的学科,十分强调社会调查的研究和意义,它总结的社会凋查的理论与方法,在广告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调查的许多方法,诸如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参与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等,都对广告研究和广告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4. 什么是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案】(1)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由自身内部因素决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消费活动。

(2)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①消费者行为一般具有自主性(在购买时自主决策)、有因性(产生消费行为有特定的原因)、目的性(产生于特定的目的)、持续性(是持续的活动过程)、可变性(行为会发生变化)等特征。

②在实际的消费活动中,真正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行为是困难的。因为,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且,消费者因性别、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在消费行为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很难做出预测。但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5. 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案】广告主题理论与实践发展了如下几个阶段:

(1)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这一理论强调商品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简便易行,因而在当时的广告界引起了强烈反响。M&M'、奶油巧克力的广告口号“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经典地诊释了USP 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在以产品观念为核心的时代,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而某些差异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因此这种理论在目前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2)品牌形象理论(Brand Image)

这是由大卫·奥格威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来的。这一时期是从产品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的时期,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任何一种商品的畅销都会很快导致大量企业蜂拥到同一市场,模仿使“独特”再难持久。个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生存和发展,仅靠自己的商品特点己远远不够。品牌形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广告最主要的目标是为塑造品牌服务; 每一个广告都是对品牌印象的长期投资;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提高,产品中的差异性缩小,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和心理感受。在这一理论基础上,CI 或CIS 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独特的销售主张与品牌形象理论的共同点是:确定广告主题基本上是从商品或企业本身出发,即从我出发,从里向外考虑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置消费者于不顾而以自我为中心确定广告主题的方法,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3)定位理论(Positioning )

该理论的核心是定位并不涉及改变产品或企业本身,它只是涉及建立或改变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即“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但由于实践的局限,当时的定位理论缺乏动态视角与发展的观点。《新定位》作者之一杰克. 特劳特认为:市场逐渐成熟后,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构思新的定位,就会陷入困境。定位理论的提出意味着广告主题应当建立在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上,而不是商品之间的差异研究上。

以上三种确定广告主题的理论体现了一种渐进的发展趋势,但并非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后者在吸收和兼容以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市场经济和营销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6. 试分析整合营销传播产生的背景、本质及其发展前景。

【答案】整合传播不仅包括广告和促销,而且还包括面向企业外部,以企业广告公共关系、企业宣传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对外企业传播,以及面向企业组织内部以提高组织成员士气、归属意识为目的的对内企业传播。它反映出企业经营的整体水平,即企业面向内、外部开展的有形态的传播的整体化,也可称为整合营销传播。

(1)背景: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