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自命题)[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答案】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帀,也是因为 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有两个: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 其中,项表示权数。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用表示,则有:
该式的含义是: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上式变形后得
: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 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 的变化。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用公式表示为将上式写成对数形式,再取变动率,即得:该式即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与绝对购买 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应用价值,因为它避开了前者过于脱离实际的假定,并且通胀率的数据更易于得到。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从物价水平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比较符合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的性质,因此运用得更加广泛。
2. 吸收论
【答案】吸收论
大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的。吸收论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
⑴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国际收
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亚历山
支(E )=消费
移动恒等式两边,得:
代表。 式中, 为贸易收支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的为国内总支出,表示国民收入中国内支出的总和,称为国内吸收(A )。因此,国际收支差额实际上就可由国民收入内吸收之间的差额来表示。设国际收支差额为B=X—M , 则有B=Y-A
;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B 为正)
;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平衡(B 为零)为逆差(B 为负)。这表明,国际收支差
额取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⑵进一步可以将总吸收写成国民收入的函数,即
其中,A 为自发性吸收,即无论国民收入多少都必定存在的国内吸收(如基本的生活消费):a 为边际吸收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所带来的国内吸收增加数量。可以看到,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国内吸收也会上升。 将
的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的高低、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以及国内自发性吸收的高低。由于国内自发性吸收比较难以调整,因此,吸收论主张的国际收支调节路径是改变总收入与边际吸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边际吸收倾向,从而改变总吸收,最终达到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要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必须得使a 即边际消费倾向变小,Y 即国民总收入变大。
3. 汇率超调(overshooting )
【答案】在汇率决定的粘性货币分析法即“超调模型”中,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
超调模型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成为了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
4. 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
【答案】按干预的手段分,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分为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两种类型。①直接干预是指政府自己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外汇供求关系从而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②间接干预是指政府不直接进入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其做法有两种:第一,通过改变利率等国内金融变量的方法,使不同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乃至汇率水平的目的;第二,通过公开宣告的方法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汇率。也就是说,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对汇率走势的看法,或发表有利于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经济指标,这些做法都可以达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心理预期的目的。
代入B=Y-A中,可以得到由上式可知,根据吸收论,国际收支
5. 银团货款
【答案】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的一种方式。是指若干银行组成一个集团,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按共同的条件联合向借款人提供巨额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欧洲货币市场首先采用了辛迪加贷款的方式。辛迪加贷款的优点在于贷款银行间彼此合作,共同调研,共担风险,从而提高了借贷双方的安全性。辛迪加贷款具有贷款数额大、期限长、参加银行多的特点。
按照不同的标准,辛迪加贷款有不同的分类形式。按贷款期限可分为定期贷款和循环贷款;按贷款人与借款人的关系可分为直接银团贷款和间接银团贷款。此外还有备用贷款、备用信用证担保贷款等。
通常,辛迪加贷款的程序包括以下环节:①选择牵头银行。②谈判及组成经理集团。某家银行一旦被选中为牵头银行,就可开始针对有关贷款条件同借款人进行初步谈判,同时,开始联系其他银行参加经理集团。③准备和发布贷款备忘录。经理集团组成后,就要着手准备贷款备忘录,该备忘录包含有关借款人经营和财务状况、贷款用途、担保以及贷款的各项条件等资料。贷款备忘录完成后发布给各有意参加银团的银行。④组成集团。参与银行同意参加贷款后,牵头银行必须将贷款份额及贷款条件通知参与行。一旦承贷的数额达到,经理集团和参与银行就组成银团。⑤签约。银团组成后,便在贷款协议上共同签字。一旦某个贷款银行未能履约,借款人只能追索该行的责任,与其他贷款银行无关。⑥刊登“墓碑”广告。银团贷款做成后,可以不加声明,也可以在发行量较大的国际性商业报刊上以墓碑广告形式公开予以披露,目的是提高借款人和各成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⑦贷款监督和偿还。从贷款开始生效到贷款全部清偿为止这段时间,贷款方必须监督借款人使用贷款和盈利情况,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收取本息。
6. 汇率的技术进步缺口
【答案】在一个对汇率有管理的国家中,由于汇率的管理,可能会出现在外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阶段中名义汇率反而上升、本币贬值的情况(图)。
图 名义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
在图中,外延经济相对较快増长,外延增长曲线右移,名义汇率如果不是从点A 向点b 运动
,而是保持不变(仍在点A )或向点M 运动(贬值),就会出现外延经济增长过快的失调。(升值)
点b 到点或到M 的距离,就是汇率失调的距离,即为汇率失调的技术进步缺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