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2.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3. 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

【答案】编码特定原则是指学习时对整个情境特征一起编码贮存的心理现象,即在学习时进行编码工作后(包括学习材料及学习时的内外在情境),如果检索时的内外在情境和编码时的情境相似,则情境可提供额外线索,记忆较容易提取。

4. 情操

【答案】情操指较复杂的带有理性的深沉情感,是构成个人价值观和品行的重要因素。可分为理智情操、美的情操、道德情操、宗教情操和自我情操等。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把情操看作个体习得的动力特质,属外能,并认为自我情操是人格的基本动力以及其他情操的基本统一结构。

二、简答题

5.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

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教育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遗传

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对人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 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①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

②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睦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对人格的形成有积极影响; 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都会对人格造成负面影响。

③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人格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④出生顺序。阿德勒特别强调出生顺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是由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变化因素共同决定的。

⑤独生子女。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由于独生子女的特点,可能独生子女可能在独立性和人际交往上比非独立性子女稍差。

由此可见,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3)童年期经验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能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4)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同学、班集体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

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

②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③初中生同伴群体也是一个结构分明的集体,群体内有上下级关系的“统领者”和“服从者”

有平行关系的“合作者”和“互助者”。这种群体具有不同于孩童与成人的“初中生亚文化”特征。

(5)社会文化因素

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②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③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这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6)自然物理条件

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②气温也会提高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

(7)自我调控系统

上述各因素体现的是人格培养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人格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

6.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①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②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意识为研究对象,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③它重视心理学实验,认为有关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3)评价:格式塔心理学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促进人们对意识经验的进一步研究。但它将直接经验世界看作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并将其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违背了系统观。

7.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 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