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他那极具传奇性的一生和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使他成为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最后两部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均为政治寓言小说,在世界局势动荡的时代里,表达了他对整个人类前途的关注和担忧,通过其一针见血的政治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远见卓识展示了一幅最为详实和生动的极权统治画面。自从奥威尔去世之后,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的作品却至今一版再版,畅销不衰,这是因为他所关注的乃是自由﹑正义﹑民主等人类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些人类的基本问题构成了他作品的基础,不断促使人们思考和提高警惕。评论家如是说:“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Meyers, 1974:69)本文旨在借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从三个方面对奥威尔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中的极权主义统治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极权主义的统治手段和政治技术的解构,本文将展示极权统治社会的科学化精巧设计和权力操作上的极端复杂性和奸诈性,进而体现出奥威尔对极权主义的深刻思考和准确解析,揭示出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在保障自由﹑正义﹑民主上的重要人文意义。论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奥威尔其人及其政治寓言小说;简略梳理国内外奥威尔研究现状并提出解读《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中极权主义的框架和设想,即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极权统治的三大“似非而是”口号逐步加以阐释,完成对极权统治实现过程的解读。第二部分聚焦于“战争即和平”这一口号。根据福柯的“永恒战争”理论,战争即政治,政治即战争。小说中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持续不断,并非出于战争的原本目的(征服和占有),而是为了从物质上维持阶级差异所需要的低生产力水平,从精神上将被统治阶级的多余精力转移到战争狂热上。至此战争已经成为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是永恒的;而永恒的战争已经失去了战争的真实内涵,是“伪战争”,故永恒的战争即永恒的和平。第三部分探讨了“自由即奴役”的含义。这一部分主要以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为理论支点来分析动物庄园和大洋国社会中对公民的全面监控,指出动物庄园和大洋国社会其实是理想的全景敞视监狱的化身。在恶犬(动物庄园)﹑电幕﹑思想警察(大洋国)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刻的监视和暴力威胁下,被统治阶级犹如身处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监狱中,所享有的“自由”乃是“伪自由”,其实质是“奴役”。第四部分论述了“无知即力量”的合理性。福柯的“知识/话语—权力”理论指出,知识/话语和权力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治阶级根据统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知识/话语。在动物庄园和大洋国里,统治者完全控制了知识和话语的产生和范围。不但法律是随时可以更改的,历史更是不断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被一再重写。为了防止叛变思想的产生,大洋国的英社党创立了一套新的语言(新话),并对所有党员进行“双重思想”的训练。被统治阶级除了统治阶级要求和允许掌握的知识/话语外一无所知,这就赋予了统治阶级无限和永恒的权力。结合对这三大“似非而是”口号的解读,论文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极权统治在动物农场和大洋国的彻底实现过程也即福柯权力理论现实化的终极表现,是具有相当的现实可能性和科学性的。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政治深度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寓言,具有永恒的警示性,值得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细细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