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835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宫体诗

【答案】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靡丽之风,梁代时宫廷贵族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追求强烈的声色刺激。宫体诗创作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娱乐性质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唐代律诗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以说是宫体诗的合集。直到“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宫体诗浮靡轻艳的创作风气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 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3. 唐宋派

【答案】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创作摹拟古人、作品缺乏思想、文字估屈聱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唐宋派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估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代表作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等。

4. 春秋笔法

【答案】“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小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5. 高唐神女

【答案】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死为草事演变而来。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

6. 公安派

【答案】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二、简答题

7. 《苏秦始将连横》出于什么书? 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对其内容你有何看法?

【答案】(1)《苏秦始将连横》出于《战国策》。

(2)主要内容

苏秦以“连横”说秦未成,又以“合纵”游说赵王,终于一举成名,身佩六国相印,傲世天下。苏秦朝“连横”暮“合纵”,足见战国时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

(3)对《苏秦始将连横》一文的看法

《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主要是通过苏秦的外交活动来塑造苏秦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肖像、语言等生动细致地描写刻画出一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令人拍案叫绝的苏秦形象。苏秦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苏秦是个勇于尝试的人

即使秦王已经表明不接受他的观点,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完整,力图说服秦王。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并不是自讨没趣,而是自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②苏秦是个懂得坚持也懂得适时放弃的人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踏上一条路后会有所坚持,遇到障碍也会多试几次。但他又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那种人。他会坚持,但他更懂得放弃,而且是适时的放弃。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开,可以说他是个很识时务的人。

③苏秦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他没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但他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一实现自我价值,为了这个目标,他坚忍不拔,不懈努力。他的勤奋努力刻苦坚持的动力就是获取成功的信念和出人头地的决心。

他学有所成之后转而说服赵王并帮助他“约从散横以抑强秦”,他的政治立场转变很快,前后的主张也不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原则。

④苏秦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勇者

面对一时的失败,他不会自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说秦失败后,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⑤苏秦是个很实际也很圆滑的人

在当时想要成功就必须审时度势,投其所好,从苏秦针对不同国君提出不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局势把握准确,为人实际而且圆滑,这种能力其实是相当难得的。在当时很难说那个国家就是正义的,那种立场就是正确的,所以苏秦的“见风使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

⑥出众的口才和令人叹服的语言技巧

文章中苏秦说服秦王的话语占据了较大篇幅,虽然秦王没有被说服,但是苏秦的语言艺术是值得肯定的。他先向秦王陈列出秦国的有利条件来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举上古五帝三王的例子来证明,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来动摇秦王。其中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形成磅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还有用典和激将法都用的相当巧妙,语句中辞藻的堆砌和用词的恰当都能体现苏秦极具讲究的语言艺术。

至此,苏秦的整个形象已经丰满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他极具才华,有雄心有谋略。他的性格既复杂又简单,既矛盾又合理。文章刻画出来的苏秦的形象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历史人物形象。

8. 简析《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答案】《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是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叙事艺术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主要表现为:

(2)《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①从传奇性向现实性的转变

《儒林外史》继承并发展了《金瓶梅》的写实观念,真正完成了古代小说从传奇性向现实性的转变,这是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美学内涵的一大跃进; 与此相适应,《儒林外史》己从故事型小说跨入到性格型小说,它有意淡化故事情节,弱化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②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已经突破类型化的模式,显示出充分的个性化。与此前的通俗小说相比,它在艺术形象的审美特点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显著变化:人物形象从超常性变为平凡性; 人物特征从单色素转为多色素; 人物性格从稳定性走向流动性; 肖像描写从脸谱化转向具象化。

③叙事方式与角度的变化

《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