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2.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3.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4.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5. 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6.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7.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8.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二、分析题
9. 写出“凸”的笔画数、部首和偏旁。
【答案】(1)笔画数:5
(2)部首:│
(3)偏旁:凵
10.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1)a. 你想喝点什么?
b. 你想喝点什么吗?
,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类型,【答案】①从语义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的句子焦点是“什么”
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来说,“你想喝点什么? ”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 而“你想喝点什么吗? ”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a. 人来了。
b. 来人了。
答:①从语义来说,“人来了”中“人”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语用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来人了”说明说话人事先不知道谁要来,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未知的,是出乎说话人意料的。
11.对下面的结构做层次分析。
(1)三班的同学立刻跑步到操场集合。
(2)学习外语需要坚持下去。
【答案】(1)三班的同学 立刻 跑步 到操场 集合。
(2)学习外语 需要 坚持下去。
12.分析下列句子中“起来”的用法。
(1)都十点了,快起来吧!
(2)他猛地站了起来。
(3)让咱们美丽起来吧!
(4)这个事情说起来呀,也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
(5)想请你们一起来我家吃顿饭,好吗?
【答案】(1)动词。表示“起床”。
(2)趋向动词,用在动词“站”的后面做补语。
(3)作为补语,用在动词后面,意思为“开始”。
(4)用在动词后表示“……的时候”。
(5)这里表示两个词语,“一起”“来”。
三、简答题
13.普通话中表达疑问的手段有哪些? 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普通话提问的手段,主要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 不V ”,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等)
疑问句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是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