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企业虚拟价值研究

关键词:虚拟价值,广义虚拟经济,品牌,商业模式,价值网络

  摘要

一个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新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价值”的概念内涵、创造手法及运行规律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是经济价值创造的主体,加强企业价值创新的研究,既有助于准确把握新经济的本质,也有利于指导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通过回顾主要价值理论和总结新经济对价值理论的冲击,可见现有价值理论将使用价值限定在产品的物理化学等功能之上,没有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纳入研究视野,存在研究立场上的“物本”局限,必须回归价值研究的人本立场。论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人的存在和全面自由发展的虚拟价值概念逻辑:人的存在是自然存在(物的维度)和社会存在(关系维度)的统一,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生活本身;人的自然存在、个体生活体现为物质态运行及衍射的过程,在经济理论中抽象为生理需求,人的社会存在、类生活体现为信息态运行及衍射的过程,在经济理论中抽象为心理需求;经济物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有用”性是“使用价值”,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有用”性是“虚拟价值”;人类经济由使用价值、实体经济为主导,发展为以虚拟价值、广义虚拟经济为主导,体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论文提出影响虚拟价值的五个主要因素:认知、信息、文化、体验、制度。在广义虚拟经济中,虚拟价值的非边际性使企业垄断定价权成为可能,垄断定价权是广义虚拟经济边际报酬递增的重要原因,垄断定价权在广义虚拟经济中具备正面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论文从不同视角对企业虚拟价值进行研究,对企业虚拟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新三要素—品牌、商业模式、价值网络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顾客的视角看,虚拟价值设计的起点是顾客的心理需求细分,通过打造题材概念、塑造文化品位、培育生活方式等来实现。品牌是信用的聚焦,品牌忠诚是品牌对于信用积累的结果。品牌价值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过程,品牌可以看作是企业投入文化要素(信息态)和技术要素(物质态)“生产”出来的“产品”,经过两种要素长期的循环容介作用,最终形成独特的品牌价值。品牌不仅为消费者创造虚拟价值,自身也是一个独立的“虚拟价值”—品牌价值资产,品牌的竞争优势符合齐普夫定律,形成品牌价值的赢者通吃。品牌价值的形成依赖信息传播,产品虚拟价值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认证体系。从厂商的角度看,商业模式对企业虚拟价值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论文提出了商业模式的价值构成一体化模型: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运动过程特点的描述,具体包括定位模式、流程模式、盈利模式、资本运营模式。提出当前虚拟价值实现的典型商业模式有:跨界虚拟价值定位、流程标准化、交叉补贴、虚拟价值寻租、商业模式资本化等,其重要依据是广义虚拟经济的人气法则和信息态规律。从行业及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规律正在分解传统价值链,价值创造需要构建一个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和结构,即价值网络。从生活价值论的角度看,企业和产品都服务于顾客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实现必须依托整个价值网络。虚拟价值是价值网络构建的核心,品牌、信息、渠道、知识产权等是构建价值网络的核心要素。“融入世界产业价值网”、“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网”是企业价值网络战略的重要方式。虚拟价值集成网络的治理主要包括:确定模块化产品的设计规则;制定“入围”与“出局”原则;控制价值网络中“战略环节”;合理分配网络利益,建立高效、准确的信息传导机制;核心企业要承担品牌、特许授权、知识产权的治理等责任。企业整体虚拟价值的运营,一是企业市值管理必须立足于对信息要素的供应管理;二是协调和处理实体经营和狭义虚拟经济的关系;三是走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道路。传统企业向广义虚拟经济模式转型,从根本上说是虚拟价值核心能力的塑造与经营,逐渐形成实体经济与广义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