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西方哲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黑格尔的假无限

【答案】黑格尔的假无限是指有限的否定和有限的重复发生,从未被扬弃,导致这物与他物无穷地更替,达不到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与真无限概念相对应。假无限在质、度、量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在假无限中,应扬弃有限,但事实上并没有扬弃。真无限不排斥有限,有限不在自身之外,而包含在自身之中。

2. 《精神现象学》

【答案】《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哲学著作,1807年出版。全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叙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绝对知识”,并把这些阶段说成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主张意识的发展是基于意识本身的矛盾进展的,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猜测到了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的统一。但始终把“绝对精神”作为自己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逻辑和历史统一于“绝对精神”。初步建立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和基本概念。

3.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答案】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指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的生活状态。霍布斯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生活是完全按照自然律行事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两条自然律支配:①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愿意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各自的生命权,一开始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野蛮状态,但战争违反了最大利益原则,因此人们必然要求和平。因此,人们需要与一个最强大的主权者签订契约。根据第二条规律,在必要的时候,人们愿意放弃自然权利以换取和平和保护。

4. 康德的知性

【答案】康德的知性是一种主动产生概念并运用概念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知性的质料是感性直观,知性的形式是范畴。康德认为知性和感性不同,感性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能力,而知性则是自发性和能动性。感性提供对象,知性思维对象,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知性本身不可能直观。他认为知性的主要作用是判断,故又称“判断的官能”。康德通过形式逻辑的判断得出知性的纯形式,逻辑判断有四组十二个,相应地,知性也有四组十二个范畴。

5. 孟德斯码的三权分豆

【答案】孟德斯鸿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关于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和关于司法及民政法规

事项的司法权的各自,是对洛克的分权思想的发展。关于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及其设置是孟德斯鸡的分权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国家权力不能集中掌握在一个人或机关中,否则就不能保障社会自由和公民自由,并提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分立而得以保障的。他强调权力的相互约束,通过特定的力量平衡,以达到权力控制权力的目的。他主张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来行使立法权; 由国王掌握行政权和军队; 司法权则由选自人民阶层的法官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不受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干涉。

6. 自然说

【答案】自然说是指人应按照自己本性决定自己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的学说。“自然”源于自然哲学中的本原观念,指人类本性。智者认为国家的起源、人类社会的法律和习俗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与人的本性并不一致。自然说认为传统的法律和落后的习俗都是约束人的本性的,人们应抛弃它们,按照自己本性去生活。关于人的本性,持自然说的智者们之间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是弱肉强食,有的认为是天生平等。

7. 元素

【答案】“元素”本意是“字母”,是自然哲学家用来表示性质的不可分性时所运用的概念。元素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单元,即性质的不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不是数学的不可分,而是物理的不可分。元素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因而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目。

8. 斯多亚派的普纽玛

【答案】斯多亚派的普纽玛是斯多亚自然哲学的中心概念,它是指由火与气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的精气。斯多亚派也称之为“技艺性的”或“理智的”普纽玛。普纽玛有火与气两个成分,因此,它便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运动使其不断地活动。它是一种结构稀薄精致的物质本体,但也像一种凝聚力或能量般贯穿整个宇宙,说明后者的变化和持续。它作为自然、神和普遍的逻各斯,作用于质料,即土和水的元素,并将它们相结合。普纽玛在宏观宇宙和每个个别物体中都起作用。

二、简答题

9. 简述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阿伯拉尔关于辩证神学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面:

(1)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

阿伯拉尔认为,逻辑包括两个部分:发现论据的科学、判别论据的科学。他认为辩证法是发现论据的学问,只有在寻找论据、探索论据并确定了论据的真理性之后,证明推理才可以继续进行。辩证法的首要任务是探索、批判,而不是解释、证明。

(2)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

阿伯拉尔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指出神学信仰中包含的冲突和不一致之处。他在《是与否》中列举了大量的神学论题,虽然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列举了被认可的正反两种观点。这个

做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神学获得了“辨证神学”的标准形式。

(3)解释神学信仰中的矛后之处

阿伯拉尔对上述权威的意见中出现的矛盾作了解释。在他看来,错误的意见不是由于信仰引起的,而是由于错引了伪托的权威著作。他主张人们有对一切权威著作进行批判的自由。

这样,阿伯拉尔就论证了辩证法在神学中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10.简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在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1)对黑格尔“理性神学”的批判

①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存在”概念并不是现实的感性存在,因此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其实是思维和思维本身的内部对立,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解决。

②黑格尔逻辑学从“绝对理念”中“外化”出自然界是无中生有,并未触及到真实存在的自然界本身,表明了黑格尔被迫承认感性世界存在的权利。

③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理性神学,他认为一切宗教、包括基督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2)朴素直观的人本主义

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同时抛弃了辩证法,而只是诉之于人的朴素的直观。他把人看作一个三层次的统一体,进而肯定了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思维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3)感觉论

与黑格尔把概念视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相反,费尔巴哈认为感性是思维和存在的现实的同一,因为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4)“爱的宗教”

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虽然有其自然界的物质基础,但本身却是一个意识(尤其是宗教意识)的逐步觉醒过程,如道德的真正形态就是合理利己主义,国家则随着这种利己主义的合理化而走向民主共和国,宗教则必将由于每个人从对自己的自爱进到性爱、并扩展到爱一切人,而上升为“爱的宗教”,整个历史其实是这种宗教发展史。

(5)局限及“基本内核”

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局限在于抛弃了辩证法,无法从自然界过渡到人类社会领域,因此他的哲学处于对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对社会历史的唯心主义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中。但是,他用清醒的理智扫除了黑格尔式的“醉醇醇的思辨”,结束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促成了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转折。此外,费尔巴哈的人类学和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了现代哲学人类学和现代人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他所开辟的感性哲学的道路也为现代哲学重视感性体验的全面丰富性的种种思潮指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