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大学医药信息系737信息资源管理综合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网络计划法
【答案】网络计划法义称统筹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网络计划法主要由互相关联的二部分内容组成:网络图要领及绘图规划、网络图各参数的计算法和网络图的调整与优化。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优点是:能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2. 平衡记分片
【答案】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罗伯特·S ·卡普兰和大卫·P ·诺顿创建的一套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力一法,关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四个领域,适用十对部门的团队考核。
3.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4. 行为科学
【答案】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工作的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就,对企业组织中人群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强调管理者必须懂得怎样激励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集团的作用。行为科学家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只有引导人为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并使之同集体目标一致,才能提高效率。行为科学主张以“人”为管理核心,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作用、个人的利益对提高工效的影响。
5. 事务型领导者
【答案】事务型领导者又称为维持型领导者,是致力于维持现状的守业式的领导者,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秩序,使企业系统能高效、稳定的运行下去。事务型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并且尽量考虑和满足下属的社会需要,通过协作活动提高下属的生产率水平。事务型领导者对组织的管理职能和程序推崇备至,勤奋、谦和而且公正,以把事情理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引以为豪,并且重视非人格的绩效内容,如计划、日程和预算,对组织有使命感,严格遵守组织的规范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6.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吗? 为什么?
【答案】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学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是由大量的学者和实业家长期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卜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高度凝结的产物。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它己经成为一门科学,不会因为地域、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差异而不同,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要体现在:
(1)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它研究的是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社会环节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发展规律,从而为‘t. ; 们的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和决策。
(2)管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是指在其他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点、面卜产生的新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运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来管理这个转化过程,并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 解释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答案】(1)公平理论
①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 )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这种激励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J 险,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a ,横向比较是指将“自己”与“别
人”相比较来判断自已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并据此作出反应,管理人员对此应特别注意a b. 纵向比较是指自己目前与过去的比较。
②公平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表明,一个人所得的相对值比绝对值更能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管理者需更多地注意实际工作结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公平合理性。但是这在实际运用中又比较难把握,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所得,对别人的付出和所得的估计则正好相反。所以管理者除了制定公平的奖酬体系外,还要及时体察员工的不公平心理,并认真分析,教育员工正确认识、对待自己和他人。
(2)强化理论
①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 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直至消失。
②强化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启发根据强化理论,在强化过程中,所选用的强化物要恰当。对于被强化对象有足够的奖酬力度。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员工做出成绩时,要及时给予奖励。在应用负强化应注意,实施负强化事先需规定好哪些行为不符合要求,若出现这些行为时会受到何种处罚。否则,职工很容易无意或有意的做出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8. 什么是企业文化? 组织采取什么措施能使其成员认同企业文化?
【答案】(1)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和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险; ⑩系统的开放性。企业文化是这10个特征的复合体。这些特征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这十个特征的分析可以把握某个企业的文化。
(2)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使组织所有成员认同其企业文化,关键是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开展以下措施:
①广泛征求意见。要得到大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的文化。可以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②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