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实地实验

【答案】实地实验是指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实地实验的主要优点是研究者可以在真实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观察到人们自然的反应。实地实验的主要缺点是研究者常常难以对众多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实验背景、实验条件进行控制,难以孤立出自变量的独立影响。

2. 横剖研究

【答案】横剖研究,也称为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人口普查和民意测验多采用横剖研究的方式。

3. 市场调查

【答案】市场调查是指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

4. 定额抽样

【答案】定额抽样又称做配额抽样。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如果把各种因素或各种特征看作不同的变量的话,那么,定额抽样实际上就是依据这些变量的组合。

5. 后测

【答案】后测是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后进行的测量。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变量在被给予实验刺激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实验刺激(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测量既可以是一次自填式问卷调查,也可以是一项态度测验。

二、思考与实践

6. 试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答案】(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①探索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a. 探索性研究的含义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b. 探索性研究的特点

第一,探索性研究主要应用于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或是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第二,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以及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第三,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要求比较低且并不太严格,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第四,探索性研究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给人们一个大致的轮廓或印象; 用来“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 用来尝试可用于这一现象或问题研究的合适的方法与工具。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

②描述性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a. 描述性研究的含义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b. 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第一,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表现在系统性、全面性和结构性上。

第二,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第三,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的描述需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从而使得样本的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出总体的水平和趋势。

③解释性研究含义及特点

a. 解释性研究的含义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b. 解释性研究的特点

第一,理论色彩更浓,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

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除了和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外,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第二,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它往往要求研究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所要验证的理论假设。

第三,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第四,对于以解释为目的的研究,则需要有明确的假设。

(2)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关系

①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开辟道路、指示力一向和提供途径。

②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③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它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在对社会现象的探索中,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者的作用更为基础,后者的作用则更为深入。

7. 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 为什么要尽量简单?

【答案】(1)语言是问卷设计的基本材料,要设计出含义清楚、简明易‘懂的问题,必须注意问题的语言。问题措辞的基本原则是简短、明确、通俗、易懂。在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

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要尽可能使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而不要使用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专业术语。

②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问题的陈述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含糊不清的地方,回答者的理解就越有可能不一致; 而问题越短小,产生这种含糊不清的可能性就越小。

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双重(或多重)含义是指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两件(或几件)事情,或者说,在一句话中同时问了两个(或几个)问题。

④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性,应保持中立的提问方式,使用中性的语言。

⑤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⑥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⑦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对敏感性问题最好采取某种间接询问的形式,并且语言要特别委婉。

(2)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是因为社会调查的对象大多都是普通公民,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方便他们理解,并且使调查人员能够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如果使用复杂的、抽象的概念以及专业术语,不但使调查对象不能够理解,更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使调查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