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05区域经济学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5 分,共 20 分。)
城镇体系; 原料指数; 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
二、填空(每个空格 2 分,共 40 分. )
1 .区域经济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客观基础包括:自然察赋的性;经济活动的_性;空间距离的_性。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第一个试验区是 1988 年在_(请填入省、市、自治区名与该开发区具体地名)设立的。
3 .德国学者克利斯泰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以该国学者杜能的_论和该国学者韦伯的论为理论基础。
4 .根据企业规模从小到大扩展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以把企业规模分为四个区间,它们的名称依次为_区、_区、_区与_区。
5 .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分析中,可按产业的功能把区域产业分为_产业、_产业与_产业等三类。
6 .从区域分工的发展历史角度考察,区域分工可分为区域_分工、区域_分工与区域_分工这样三种类型。
7 .不同区域之间的_是区域分工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8 .美国学者罗斯托把他划分的经济发展第六个阶段称为“_”阶段,这个阶段是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9 . “增长极”在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体现为_效应和_效应。
三、单项选择题(从各小题的 4 个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在答题纸上该小题的题号后写明这个答案的序号。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1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是一个()概念。
① 行政区划 ② 地域空间 ③ 土地面积 ④ 边界勘定
2 .( )属于综合经济区类型。
① 经济协作区 ② 经济特区 ③ 部门经济区 ④ 多功能经济区
3 .我国对()中企业的税收,根据设立在老市区还是新市区而规定不同待遇。
① 经济特区 ② 保税区 ③ 对外开放城市 ④ 经济技术开发区
4 .德国学者韦伯分析如何寻找运费与劳动费用总和最小的地点时,使用了()曲线来帮助指导企业布局决策。
① 等产量 ② 等费用 ③ 等效用 ④ 等收益
5 .韦伯提出的“区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
① 市场所在地 ② 转运地 ③ 产品加工地 ④ 管理中心所在地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