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2. 廉价报刊

【答案】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廉价报刊的特点有: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 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又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3. “白虹贯日”事件

【答案】“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发生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1918年1月派军舰闯入海参威; 同年8月2日,日本政府向西伯利亚出兵七万多人。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了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的群众示威活动,再加上日本当时正爆发“米骚动”,国民的反战运动如火如茶地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旧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还禁止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寺内正毅的镇压措施,引起报界的强烈不满。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 要求言论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