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定本”制度

【答案】“定本制度”,是指宋代实行的新闻预检制度,也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目的是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2.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答案】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3.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就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4. 舆论的要素

【答案】舆论的要素,是指舆论的主体、客体及舆论的形态。具体而言,舆论的要素包含以下内容: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问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②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 ③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

第 1 页,共 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