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唐三彩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制瓷工艺,被誉为唐代艺术的瑰宝。

【答案】正确

【解析】唐三彩虽然属于低温烧制的陶器,但它伴随盛唐气象而出现,色泽鲜明亮丽,造型生动逼真,显示了盛唐文化的韵律,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精品。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期达到高峰。

2.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是按照信众人数的多寡划分的。小乘佛教又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

【答案】错误

【解析】佛教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之分。小乘佛教是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大乘佛教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后来,小乘佛教流行于东南亚各国,称为“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称为“北传佛教”。

3.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答案】错误

【解析】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分裂为两派之后其中的一派。

4. 黄鹤楼、岳阳楼、烟雨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答案】错误

【解析】“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湖北省武汉市)、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和滕王阁(江西省南昌市),分别建于长江、洞庭湖和赣江之岸,极湖光山色之胜,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吟诗作赋,留下许多名篇。

5. 在古代文献中,“库”是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答案】错误

【解析】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

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瞽宗等。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约“库”、“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

6. 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鼎盛时期,日本政府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明与文化。

【答案】正确

【解析】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至隋唐时代达于频繁往来的鼎盛时期。日本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国文化,先后派出使团、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来吸取营养。

7. 历史上我国建都最多和最久的城市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

【答案】正确

【解析】西安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洛阳是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自夏朝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8. 按照中国的传统,黄色为最尊贵的颜色,它源于古人对皇帝的崇拜。

【答案】错误

【解析】黄色所以成为最尊贵的颜色,自占为帝王垄断,成为皇家的专用色。主要是因为占人对地神的崇拜,也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9. 宋代柳永是豪放派词人。

【答案】错误

【解析】柳永,字耆卿,又名柳三变,是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其词集为《乐章集》,风格清婉,缠绵深情,多写市井风情。他精通词律,多写慢词长调。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10.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唐代骄体文的典范作品。

【答案】正确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骄体文发展成为一种正宗的文学体裁。骄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骄俪、骄体等。华而不实,历来评价小是很高。王勃《滕王阁序》的骄体就是经过东晋到初唐的发展后已经完全成熟之作。

二、填空题

11.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12.大致说来,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_____”。

【答案】六礼

【解析】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3.在中医看来,在人体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网络中,有直行和横行的部分就是_____,它们上下左右贯通起来就是人的生命体的隐藏系统。

【答案】经脉

【解析】经脉是中医所指的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14.东晋的第一个皇帝是_____。

【答案】司马睿

【解析】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复杂的时期,其中的东晋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城,先后延续了一百余年。

15.中国文学中常说的“韩柳文、李杜诗、苏辛词”中的“辛”指的是_____

【答案】辛弃疾。

【解析】辛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16.湖北因位于_____之北而得名,简称_____。

【答案】洞庭湖; 鄂

【解析】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省会武汉市,因清时省会武昌古称“鄂州”,故简称“鄂”。

17.长城西自_____,东到山海关。

【答案】嘉峪关

【解析】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18.西方游览者发现,中国园林中没有西方庄园中常见的雕塑,或许_____就是一种雕塑。

【答案】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