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业技能理论题库>康复门诊题库

问题:

[单选]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 等容收缩期延长
C . 心室射血相延长
D . 心室舒张期延长
E . 快速射血期缩短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氯氟烃类的污染。 燃料燃烧过程排放过多。 太阳紫外线辐射过强。 光化学烟雾污染。 宇宙环境变化。 小肠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 节律性分节运动。 蠕动。 蠕动冲。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治疗无效的原因最可能是() A.治疗药物有质量问题。 耐药疟原虫感染。 恶性疟疾。 患者未正规服药。 存在结核引起的发热。 有其他感染存在。 药物引起的发热。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3年,复发7d”来诊。3年前在非洲进行道路援建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热,诊断为疟疾,在当地给予退热药及氯喹治疗后好转;2年前有类似的发作史,给予氯喹及输液治疗好转;3个月前回到成都,7d前突然出现畏寒及寒战,约2h后开始发热,当时未测体温;以后每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体温39~40.2℃,伴头昏、头痛,尿黄,食欲差。查体:T39.8℃,P118次/min,R26次/min,BP112/70mmHg;皮肤黏膜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大,右上腹压痛及叩痛,墨菲征(+);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治疗应选择的药物是() A.氯喹。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磷酸萘酚喹。 甲氟喹+周效磺胺。 咯萘啶+乙胺嘧啶。 青蒿琥酯+苯芴醇。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 Na+内流。 K+外流。 Ca2+内流。 K+内流。 低于阈值的局部电位刺激。 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