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 全距
B. 中数和平均数
C. 标准差和方差
D. 差异系数
【答案】C
【解析】中数和平均数是反映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 全距与标准差和方差是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其中,全距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时,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运算,数值稳定,受抽样影响小,反应灵敏,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差异的性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2. “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 )出现的。
A. 唐代
B. 汉代
C. 秦代
D. 周代
【答案】B
3. 国子学始立于(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北朝
【答案】A
,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设置国子祭【解析】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
酒、博士各一人。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发展,成为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
4. 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学海堂
C. 漳南书院
D. 东林书院
【答案】D
5.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 颁布千子癸只学制
B. 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 设立学部
D. 创设京师大学堂
【答案】C
6. 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
A. 杯弓蛇影
B. 蜜蜂采蜜
C. 望梅止渴
D. 老马识途
【答案】B
7. 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
A. 初始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评价类型基本观点的把握程度。布卢姆依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旨在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进展情况,故又称为进展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通过时间来区分这几种评价就可以,这道题的关键词“教学过程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8.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戊辰学制”
【答案】C
9. 清末所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不包括( )
A. 尚公
B. 尚武
C. 尚美
D. 尚实
【答案】C
10.下列教育家中,谁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
A. 董仲舒
B. 李斯
C. 公孙弘
D. 王充
【答案】D
11.“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孔子
【答案】A
12.熙宁兴学中,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帖经
B. 策问
C. 诗赋
D. 墨义
【答案】B
13.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教育部所采取的? (
A. 废除教会学校,将教会势力驱逐出中国
B. 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元年教育宗旨的精神
C. 开放女子教育,教育普及有一定发展
D. 白话取代文言,改革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