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是下列哪种情形下的结论?

A. 固定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流动

B. 浮动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流动

C. 浮动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且资本完全流动,则货币政策

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且资本完全流动,则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2. 下列哪个理论主要解释了名义工资茹性? ( )

A. 效率工资理论

B. 隐形合

C. 长期工资合同理论同理论

D. 局内人一局外人理论

【答案】C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用长期工资合同理论来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由于长期工资合同的

存在,限制了工资和价格的灵活性,使得名义工资变动滞后或变动缓慢,因而使得名义工资粘性。

3. 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且将新征税收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

A. 该经济的GDP 增加100亿美元

B. 该经济GDP 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数

C.GDP 保持不变,因为税收增加额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D. 不能判断GDP 增加程度

【答案】A

【解析】平衡预算乘数理论表明,当政府将新征税收全部用于政府支出时,则国民收入增加量等于新征税收。

4. 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 )的市场价值。

A. 所有经济交易

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物品和劳务

C. 所有物品与劳务

D. 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答案】D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的价值。对GDP 定义的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五个要点:①它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可用货币衡量; ②计算的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③它计算一定时期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存货被看作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 ④GDP 为地域概念,GNP 为国民概念; ⑤它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地下经济则不算在其中。

5. 通过分散投资能够消除( )。

A. 非系统性风险

B. 系统性风险

C. 总风险

D. 金融风险

【答案】A

【解析】从理论上讲,一个证券组合只要包含了足够多的相关关系弱的证券,就完全有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但是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各证券收益率的正相关程度很高,因为各证券的收

,因此,分散投资可以消除证券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同一因素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的变化等)

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

二、论述题

6. 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存在怎样的差异? 由此导致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案】(1)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异

①研究期限不同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把短期和长期结合到一块得出总供给曲线。

②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

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而在长期内则是垂直的。

③各自的解释不同

古典学派认为,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十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下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 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这个假设条件的含义是:工人们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但却欢迎货币工资的上升,因此,货币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所以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在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的价格水平的提高。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然而,正是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所以工人们会对相同的后果,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总之,在工资具有的下降刚性的条件下,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水平的意义是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因为,在严重的萧条状态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所以当整个社会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增长时,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一直到充分就业时为止。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理性预期和自然率的假说出发,不但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 而在长期经济将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而在长期内则是垂直的。

④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

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干预。

(2)各自的政策含义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投资等于储蓄,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因此,国家没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十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十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和其他的原因,投资未必常等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经常等于总需求,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国家必须执行干预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主张实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①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 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