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同等学力加试)之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综合题
1. 假设主机A 要向主机B 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 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ps ,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 ,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 并且链路是可靠的。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lms , 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ps 。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
(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字节;
(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 , 头部长为32字节。
【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互联网中数据交互的理解。
(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字节,报文携带的数据为512KB ,整个报文长为
时延为
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 到主机B 所需的总时间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
(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字节,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 ,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分组的个数N 为512/2=256。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
50Mbp/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
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从主机A 到主机B 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 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 到主机B 的总时间,即等于(N-l ) ×传输时延+传输时延+传
播时延+排队时延=
2. TCP 在进行流量控制时是以分组的丢失作为产生拥塞的标志,有没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如有,请举出三种情况。
【答案】有不是因拥塞而引起的分组丢失的情况,例如:
①IP 数据报已经到达终点,终点的缓存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此数据报;
②当IP 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片,但其中的一个数据报片未能及时达到终点,而终点组装IP 数据报已超时,因而只能丢弃该数据报;
③数据报在转发过程中经过一个局域网的网桥,但网桥在转发该数据报帧的时候,由于没有
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ps , 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
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lms , 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lms , 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
足够的差错空间而只好丢弃。
3. 在ASN.1中,IP 地址(IPAddress )的类别是应用类。若IPAddress=131.21.14.2,试求其ASN.1编码。
【答案】若IPAddress=131.21.14.2,则其ASN.1编码为:
4 码分多址CDMA 为什么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
扰?这种复用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案】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码分复用最初是用于军事通信,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优点: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覆盖范围大;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采用CDMA 可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增大通信系统的容量(是使用GSM 的倍),降低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等等。
缺点:需要为各站分配不同互相正交的码片序列;地域受线路影响,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用,安装时间长等。
5. 试将TCP/IP和OSI 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案】(l )OSI 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都是按功能分层。
(2)0SI 和TCP/IP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①0SI 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为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②0SI 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 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0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TCP/IP更侧重于异构网的互联问题。
6. 分两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和使用CIDR )写出因特网的IP 层查找路由的算法。
【答案】(1)划分子网,使用子网掩码的情况:
①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 地址D ;
②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 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其结果为N 。若N 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2)使用CIDR 的情况
①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 地址D , 得出目的站的网络号为N ;
②若N 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一个网络号,则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路由器,而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 (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 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 帧,再发送此帧);否则,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IV 的路由,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网络前缀一项,就表示使用了CIDR , 这时应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用掩码进行和目的站IP 地址D 相“与”的运算,设得出结果为M 。选择M 对应的目的站网络号中网络前缀最长的一行,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⑦;
⑦报告路由选择出错。
7.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 类IP 地址,其Net-id 为
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案】
主机数
共有子网数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能满足实际需求。 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