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53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
【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之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表现在:
(1)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
(2)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 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2. 试分析投资规模及其决定因素。
【答案】(1)投资规模
投资规模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资金支出表现的对投资品的总需求。从构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对流动资产的投资。从资金来源上看,社会总投资可以区分为重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新增投资两部分。所谓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它主要用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己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所谓新增投资,又称净
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资。
(2)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
投资规模的决定取决十多种因素,主要的有:
①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在国民收入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社会用于新增投资的规模将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国民收入数量越多,可用于投资的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 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投资增长幅度越大; 反之,则相反。
②消费率与积累率。消费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消费的比率; 积累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积累的比率,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率和积累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
③社会在一定时一期(短期和长期)内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由于投资支出终究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消费和积累的比率必须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及其构成相适应。在物力方面,要综合考虑基本建设物资、能源、交通运输、机器设备等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以及相应的消费品的供应能力。在人力方面,特别应当注意对劳动力进行普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
④投资效益的高低。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示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投资效益系数,它是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投资效益系数越大,说明投资效益越好,因此投资规模越大; 反之,则相反。
⑤经济体制对投资主体行为的影响。影响投资规模的还有主观因素,其中主要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将拥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由于受到刚性的投资体制的约束,投资规模将由多兀化的投资主体决定,主要取决于投资主体对经济增长前景和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这样,投资规模的大小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性决策的影响。
3. 结合实际,分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特点。
【答案】(1)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指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或者是市场价格自由上涨,或者是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甚至对要素和产品实行配给制,以使供求矛盾得到解决。在社会实行价格管制或配给制的情况下,价格和数量基本不对供求起市场调节作用,形式上的供求平衡是一种低交易量的短缺经济中的“平衡”。
(2)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价格通常趋于下降。卖方不仅可采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而且可以通过改善其服务,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来参与竞争。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市场状况。
(3)特点分析
卖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主权的行使是比较困难的,企业也往往缺乏研究市场需求、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的动力,社会缺乏活跃的微观经济基础。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地位上升,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力加强,市场需求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明显,企业的竞争意识强烈,创新较为频繁,资源配置优化,微观经济的活跃带来市场的繁荣,因此,一定的买方市场形势是优于卖方市场形势的。但是,若供应过多地超越现实的需求,买方市场的正面作用也会走向反面:大量的产品积压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微观和宏观效益下降,失业率会上升。即期需求会趋于消极,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会加大。
4.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即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力归资本家使用,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而生产;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集中,既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也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现实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同时,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 另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也就成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无法购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而且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利润。这样,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占有是对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应用和结果。因为:资本家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转化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工人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给资本家,资本家就把这种己归他占有的劳动力,同另外也归他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产品,因而这个产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所以资本家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劳动力,遂占有产品。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其基础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其他剥削制度一样,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使资本主义与其他剥削制度相区别的特征,则是雇佣劳动制度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一式。
5. 简述转型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转变。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采取不同的调控方式。宏观经济调控基本上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就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