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3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5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36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49
一、单选题
1.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是,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图式的符号化和语言迅猛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和进行群集运算。“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形式运算阶段,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这时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2. 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什么办学原则? ( )
A. 尚自然、展个性
B. 五育并举
C. 教育独立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答案】D
3. 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的决定战后英国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教育改革法案是( )
A. 《巴特勒法案》
B. 《巴尔福教育祛》
C. 《费舍教育法》
D. 《福斯特教育法》
【答案】A
,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于1944年【解析】《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
提出,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它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互相衔接的初等教育制度,扩大了国民受教育的机会。法案确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费舍
教育法》于1918年颁布,主张废除初等学校的学费制等,它的颁布对于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尔福教育法》于1902年颁布,该法主张设立地方教育局,赋予地方教育局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等权利。《福斯特教育法》于1870年颁布,该法案要求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等,它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这就要求大家对法案的主要内容和法案的意义非常的熟悉和了解。
4. 封建社会地方官学何时开始设立? ( )
A. 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 魏晋
【答案】B
5. 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
A. 全结构式观察
B. 准结构式观察
C. 半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这种方法虽然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考查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在好几年的考题中都出现过,所以,这道题算是简单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
A. 推崇绅士教育
B. 推崇经院教育
C. 推崇文雅教育
D. 推崇骑士教育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先导,继之以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这种文艺复兴迅速影响到教育界。人们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美好世界,对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到整个意大利,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
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比如弗吉里奥的“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为博雅教育、文雅教育)”、他教育理论的实践者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又称孟都雅宫廷学校建于1423年,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
7. 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
A. 个体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答案】A
【解析】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②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8. 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为( )
A. 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
B. 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
C. 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D. 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
【答案】D
【解析】1885年,日本进行官制改革,成立了第一届内阁,森有礼任文部大臣。在他的主持
,其中包括《帝国大学令》下,1886年,日本颁布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为《学校令》、《师范学
校令》、《中学校令》和《小学校令》。《中学校令》颁布于1886年4月,规定中学是为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教育,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两类。前者修业5年,由各府、县设置,归各府、县管辖; 后者修业2年,归文部大臣管理。高等中学分科,设有法科、医科、工科、文科、理科、农科和商科等,属于大学预科性质。
9. 在朱熹的教育阶段分类中,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是( )阶段。
A. 幼儿教育
B. 小学教育
C. 中学教育
D. 大学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