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6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基础(同等学力加试)之艺术设计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1

一、名词解释

1. 创造

【答案】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本质,其特征在于综合现有的各种信息和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质的飞跃,是人类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设计作为协调诸多因素的人类改造自然和自身的主动行为,其内在驱动力就是创造。

2. 青年风格运动

【答案】“青年风格”是对德国新艺术运动的称谓,其命名源于艺术杂志《青年》。青年风格运动在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时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其装饰设计表现为曲线、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也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青年风格的代表性建筑作品有阿特勒·埃维拉住宅、慕尼黑剧院等。

3. 审美尺度

【答案】审美尺度,既是指艺术品在形象制作方面的规范或传统,也是指人内在的评判标准。

4. 明式家具

【答案】明式家具是指形成于明代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讲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等特点的家具样式。其艺术特色在于简、厚、精、雅,注重结构美、材质美、造型美和装饰美,充分利用木质的本色与纹理而不加遮饰,色泽深沉雅致,质感坚致细腻,稳重大方,朴实无华。

5. 罗伯特·温图利RobertVenturi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己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6. 设计艺术

【答案】属于实用艺术范畴,既包括现代艺术又包括工艺美术,既有艺术又有非艺术的理念,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物。

7. 平面设计

【答案】平面设计指版画和印刷术及通过复制手段而传播的图像图形。平面设计,也被称为图形设计、印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其中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表达和传达的图式系统,用易为人所接受的艺术化的图形方式,传达或表达信息。

8. 信息社会

【答案】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

(1)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把信息时代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比特时代”,他把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看作是从原子到比特的转变和飞跃,这种‘飞跃’已是势不可挡。

(2)尼葛洛庞帝指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和生活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

(3)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将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甚至连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己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

(4)信息时一代数字化技术具有放射性效应。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答案】创新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

(1)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设计新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知识含量的多少决定了设计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市场占有。

(2)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含量愈高其创新内涵愈大。艺术设计中的新知识,既来自自然科学技术,又与艺术的创造联系在一起。艺术的创造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从本质上看,艺术性的创造亦是一种新知识的创构,即艺术创造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所创造的艺术性的一种知识构成。这种知识构成不仅是新的而且是美的。它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方式,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即通过产品,甚至是非物质产品的形式进行的创造。

(3)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过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一直处于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开阔视野,掌握新的方法、新知识、新观念,使设计真正成为新知识的载体。

(5)总之,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的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

产物,是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

10.结合“红屋”谈谈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并回答工艺美术运动为何最终没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

【答案】红屋作为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威柏合作设计,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其中,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这成为了该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从“红屋”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莫里斯的主要设计思想:

(1)莫里斯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以及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对中世纪、哥特风格情有独钟。在莫里斯的眼中,只有在行会精神约束下的哥特式的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才保持了民族性、民俗性与高品位。因此,莫里斯在设计“红屋”中的窗帘、帷慢、壁纸的图案时,都追求哥特式风格的统一。

(2)莫里斯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推崇手工艺的制作方式。莫里斯在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同时,也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因此,在“红屋”的设计中,许多图案都是由莫里斯的妻子珍妮通过刺绣完成的。

(3)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强调为大众的设计需求服务,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他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_是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设计应该山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进行创造。

由此可见,虽然“红屋”这一作品中具有许多现代主义设计的元素,如直接裸露的红墙等,但其表现出的设计思想与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艺美术未能发展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原因:

(1)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大批量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主流的风格;

(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反装饰化格格不入;

(3)从意识形态上讲,这场运动是消极的,其本质上是在逃避工业洪流带来的影响,因此它之恩能够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己。

1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案】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按照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级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有高一层次的需求。

(1)生理需要:即人的食物需要,包括食物、饮料、住所、睡觉、氧气等。

(2)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心理上的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

(3)社会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要,需要别人的支持、理解、安慰、友谊、忠诚、信任、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