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812统计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假设检验中,犯两类错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理关系?是否有什么办法使得两类错误同时减少?
【答案】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真,拒绝原假设,又称弃真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记为第二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假,接受原假设,又称取伪错误,犯这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由于两类错误是矛盾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犯弃真错误的可能性犯取伪错误的可能性
一办法只有增大样本容量,这样既能保证满足取得较小的
2. 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又能取得较小的值。
势必增大
也就是说,
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的大小成相反方向变化。解决的唯
【答案】在应用増长率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增长率。这是因为对这样的序列计算增长率,要么不符合数学公理,要么无法解释其实际意义;
(2)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单纯就增长率论増长率,要注意增长率与绝对水平的结合分析。
3. 在盒子图(箱线图)的作图中,会使用哪些描述指标。
,是利用数据中的五个统计量:最【答案】箱线图(Boxplot )也称箱须图(Box-whiskerPlot )
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与最大值来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也可以粗略地看出数据是否具有有对称性,分布的分散程度等信息,特别可以用于对几个样本的比较。由上面 叙述可知,箱线图使用的描述指标有:最小值、第 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与最大值。
4. 简述系数、c 系数、系数的各自特点。
【答案】(1)相关系数是描述式为:
式中,
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它的计算公《为列联表中的总频数,也即样本量。说系数适合
这个范围。
列联表的情况。C 系数的
列
联表,是因为对于计算公式为:
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出的系数可以控制在
(2)列联相关系数又称列联系数,简称c 系数,主要用于大于
当列联表中的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系数c=0, 但它不可能大于1。c 系数的特点是,其可能的最大值依赖于列联表的行数和列数,且随着R 和C 的增大而增大。
(3)克莱默提出了 V 系数。V 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当两个变量相互独立时,
当两个变量完全相关时,
所以V 的取值在
之间。如
果列联表中有一维为2,即则V 值就等于值。
5. 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
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四个:
(1)样本单位数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数目越多,抽样误差越少;抽样数目越少,抽样误差越大。当
时,就是全面调查,抽样误差此时为零。
(2)总体标志变动程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大;总体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3)抽样方法。一般讲,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要小于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当n 相对N 非常小时,两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相差很小,可忽略不计。
(4)抽样组织方式。采用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一般讲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小,而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较大。
6.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有哪些基本的假定?
【答案】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有: (1)自变量(3)对于自变
量
(4)误差项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且相互独立,即
7. 简述判定系数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1)判定系数的含义
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判定系数,记为
其计算公式为:
(2)判定系数的作用
判定系数测度了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残差平方
和
可见
好;反之
x 完全无助于解释y 的变差,拟合是完全的;如果y 的变化与x 无关,此时
的取值范围是
则
越接近于7,表明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越大,回
; 是非随机的、固定的,且相互之间互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
的方
差
都相同,且不序列相关,
即
的所有
值
(2)误差项是一个期望值为0的随机变量,即
归直线与各观测点越接近,用x 的变化来解释y 值变差的部分就越多,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
越接近于0, 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差。
8. 在什么条件下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效果比较好?
【答案】当样本量n 越来越大时,二项分布越来越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时,二项随机变量的直方图的形状接近正态分布的图形形状。即使对于小样本,当然相当好,此时随机变量X 的分布是相对于其平均值大于或等于5时,近似的效果就相当好。
时,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仍
和
都
对称的。当p 趋于0或1时,二项分
只要当n 大到使布将呈现出偏态,但当n 变大时,这种偏斜就会消失。一般来说,
二、计算题
9. 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成本支出资料如表所示。
表
要求:(1)计算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和产量指数。 (2)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成本指数影响的相对程度和绝对额。 【答案】(1
)令总成本指数为
单位成本指数为
产量指数为
则一季度成本支出总额
=20+45+35=100(万元),二季度成本支出总额=18+50+52=120(万元)。所以总成本指数为:
单位成本指数为:
甲产品的产量变化为别为:116.96%和165.08%。
所以产量指数为:
同理可求得乙、丙的产量变化分
(2)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和产量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