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69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evelopment
【答案】Development 中文翻译为“发展”。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期间,个体的心身表现出量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还有顺序性,并且常受遗传、环境、成熟、经验等因素影响。现代心理学甚至把生命开始(受孕)作为研究起点。狭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过程。
2. 成人感
【答案】成人感是指个体从青少年向成人期过渡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当青春期少年处于青春发育前期时,他们的生理发育处于剧变之中,特别是外形的变化和性发育的成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成人自豪感。他们不再对父母撒娇,而竭力作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并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如果成年人仍把他们当小孩子,他们便会感到委屈,并采取粗鲁、固执、不听话、孤僻和消极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然而,事实上,青春期少年并未具有完全独立的条件和能力,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都必须在许多方面,比如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等都依赖于成人。
3. 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4.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
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二、简答题
5. 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案】(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①准备时期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的研宄,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②形成时期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宄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最杰出的奠基人。继普莱尔之后,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和德国的施太伦等开拓者,都为这门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③分化和发展时期
二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宄工作和著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飞速发展。儿童心理学理论受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出现了各种心理学家,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和法国的瓦龙等。儿童心理学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演变和增新时期
二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理论观点的演变;在具体研宄工作上的演变。
(2)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①发展心理学诞生的理论背景
a.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宄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
,从此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宄儿童从出生到成熟教和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但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宄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
霍尔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宄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
b. 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宄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宄的心理学家。荣格对个体全程发展,特别是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研宄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30年代。荣格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提
;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阐述了临终前的心理。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
艾里克森在荣格研宄的基础上,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划分到青春期的年龄阶段扩充到老年期。
②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即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并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即古德伊洛弗)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于1935年出版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方面都超过霍林沃思著作的《发展心理学》。
③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50多年来,研宄者对发展心理学开展了较深入的研宄,如:对成人记忆的研宄;对成人思维发展的研宄;对成人智力发展趋势的研宄;对成人道德发展的研宄;对成人自我概念发展的研宄等。西方发达国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毕生发展或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的著作。这些研宄和著作极大的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6.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3)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而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
洛伊德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只到青春期为止,而艾里克森则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
②联系: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
7. 简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
【答案】(1)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