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思政部80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学生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
【答案】大学生是社会卜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塑造崭新的新形象,具体要求有: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大学生应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塑造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甘于奉献的形象,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正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难得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大学生应当发挥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使自己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学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努力做勇于和善于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对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 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台做到言行一致,是他立身处世的基础。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是否去做了; 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是否去改了。同时,一个人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案】(1)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前进日标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应当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选择与时代要求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的综台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可以系统地学习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学们只有摆正“德”与“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以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2)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道德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 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的讲解与介绍。在学习中,同学们既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法律知识。这此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道德修养、培养法律素质、提高精神境界。要在学习好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注重联系实际。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④注重学以致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3.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答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应做到: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人对自然的改造也有两面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4)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4.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木质和作用?
【答案】(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部属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在人民内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规范作用
a. 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具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