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2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过了解“左叶事件”以及《光明日报》、《文汇报》在整风运动中的命运,分析这十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背景。

【答案】(1)“左叶事件”及《光明日报》、《文汇报》在整风运动中的命运

①“左叶事件”是1957年新闻界积极“鸣放”、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时候,发生的轰动新闻界的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与当时采访的记者发生冲突,随后报纸上出现了大量批评左叶,讨论新闻工作者地位,反官僚主义的文章,还召开了两次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但不久《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两次座谈会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还将“左叶事件”说成是“新闻界右派分子向党的新闻事业发动进攻”,一些老同志被迫一次次检讨。由此,新闻界自身的“鸣放”和整风运动逐渐升温。

②“大鸣大放”中,《文汇报》大量刊登了各种批评意见,在编排处理上也比较突出,在文化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反右斗争中,《文汇报》成了被“钓”上来的大鱼,很多人被打成右派,成了政治运动的牺牲品。《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在“大鸣大放”中大胆向中国共产党提意见,公然称党的统治为“党天下”,反右派斗争中,《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检查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揭发总编辑储安平的办报思想。

(2)1957年至1966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背景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在政治上先后发生了1957年的整风与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的反右倾运动。每一次运动之后,“左”倾错误虽然得到一些矫正,但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除,反而不断加剧。

101956年的新闻改革给正常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机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促进了对新闻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新闻媒体作为党的重要舆论工具,在整风运动中盲日鼓励大鸣大放,充当“引蛇出洞,,的工具。

②经过“大跃进”的狂热之后,领导和新闻界的同志对新闻工作进行反思,重提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0年冬以后,新闻媒体的知识性、趣味性得到了加强,新闻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试图在实践中拓展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生动活泼的新闻工作道路。但这些探索和1956年新闻界的改革一样来去匆匆,当政治形势变化时,不得不让位于现实的政治需要,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