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854计算机基础(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
【答案】B
【解析】首先要根据信道有无噪声来确定是否采用奈奎斯特定理. 解题难点在于离散数值的确定,先确定调制技术的码元数,此处为4个相位乘以4种振幅,共16种,即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2×3×log2(4×4) =6×4=24kbps.
2. 若路由器R 因为拥塞丢弃IP 分组,则此时R 可向发出该IP 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件类型是( ).
A. 路由重定向
B. 目的不可达
C. 源抑制
D. 超时
【答案】C
【解析】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正确选项为C.
3. 对于循环队列( )。
A. 无法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B. 无法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C. 队列不可能满
D. 以上说法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循环队列也会出现队列满的情况,并且循环队列也可以判断是否为空或满。至少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判断:①另设一个布尔变量来区别队列是空还是满;②队满时,
(rear+1)
font 。
4. 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 ,其中ROM 区为4KB ,其余为RAM 区,按字节编址. 现要用2K ×8位的ROM 芯片和4K ×4位的RAM 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 芯片数和RAM 芯片数分别是( )
A.1、15
B.2、15
C.1、30
D.2、30
【答案】D
【解析】主存储器包括RAM 和ROM 两部分,由于ROM 区为4KB ,则RAM 区为60KB. 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有字扩展、位扩展、字和位同时扩展三种. 选用2Kx8位的ROM 芯片,只需采用2片芯片进行字扩展便可得到4KB 的ROM 区;选用4Kx4位的RAM 芯片,需采用(60)/4*2片芯片进行字和位同时扩展便可得60KB 的RAM 区.
5. 用希尔排序方法对一个数据序列进行排序时, 若第1趟排序结果为9, 1, 4, 13, 7, 8, 20, 23, 15, 则该趟排序采用的增量(间隔) 可能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对于A , 增量为2, 那么9, 4, 7, 20, 15是一组, 而它们是无序的, 所以A 错误
对于C , 增量为4, 那么9, 7, 15是一组, 而它们是无序的, 所以C 错误
对于D , 增量为5, 那么9, 8是一组, 降序, 1, 20是一组, 而它们是升序, 所以D 也错误。对于B , 分为3组:9, 13, 20; 1, 7, 23; 4, 8, 15都是升序有序, 所以B 正确
6. 静态链表中指针表示的是( )。
A. 下一元素的地址
B. 内存储器的地址
C. 下一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D. 左链或右链指向的元素的地址
【答案】C
【解析】静态链表的一般结构为:struct static_list{ElemType data;int next;}
这种结构是预先分配一个较大的空间,类似于一次申请一个较大的数组,但是元素的增删操作都不会移动元素,只需要移动next 成员就行。因此,静态链表中的指针实际上表示的就是下一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7. 元素a , b , c , d , e 依次进入初始为空的栈中, 若元素进栈后可停留、可出栈, 直到所有元素都出栈, 则在所有可能的出栈序列中, 以元素d 开头的序列个数是(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d 首先出栈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此时可有以下4种操作:
(1)e进栈后出栈, 出栈序列为decba 。
(2)c出栈, e 进栈后出栈, 出栈序列为dceba 。
(3)cb出栈, e 进栈后出栈, 出栈序列为dcbea 。
(4)cba出栈, e 进栈后出栈, 出栈序列为dcbae 。
8. 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 伪代码实现如下:
则并发执行进程P0和PI 时产生的情况是( ).
A.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B. 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C.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D. 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答案】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