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理论十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闻
【答案】传闻是指舆论的一种畸形表现形态,是非正常状态下舆论现象。由于信息没有及时沟通,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传闻(rumor )些ortance (重要性)Xambiguity (模糊度)criticalability (批判能力)。重要性*模糊度是指事情越重要,同时相关的信息越不清晰,传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公众的批判能力越强,传闻的传布越少。
2. 显著性
【答案】作为新闻价值属性之一,显著性是用来描述“新闻事实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的一个概念。一件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性是由构成这件事实的各种要素的知名度和显要性决定的,因此事实构成要素的知名度或显要性就是事实显著性的基本内涵。具体包括人物的显著性、事情的显著性、时间的显著性和空间的显著性。
3. 新闻事业的政治性
【答案】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同时,它们因受政治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要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因为它们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所以,和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相比较,新闻事业的政治性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之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报道中之所以要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其道理就在于此。
4. 固定成见
【答案】“固定的成见”,由美国政论家和舆论学家李普曼在《舆论学》中首先提出,其后又有人将此提法泛化为“浇铸铅版论’夕、“刻板印象论”等,意指人们由于生活在较狭小的一隅,对该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经形成,轻易不会改变。因此,人们常依据这种“刻板印象”去理解和接纳从外面传来的信息。新闻传播者只要事先了解这类人的“成见”,可把大致符合这类人口味的新闻信息定时发送,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