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教学设计? 其基本方法是什么? 教学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1)教学设计的涵义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①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在对有关教育教学、学生学习、能力与品德的本性以及学习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衡量某种教学设计效能的尺度。
教学理论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原理或原则,只有通过周密而详细的设计,才能转化为方法或技术。
②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必须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来,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改进教学,除了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外,同时也必须加强教学设计工作,使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
(2)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其指导思想,必须采用现代系统论所创导的系统方法。系统论力一法是应用系统原理,综合研究事物的性质及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应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
①活动分析
由于作为教学目标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因而必须通过活动的分析才能确定教学的目标系统。通过活动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系统时,应选择确定各学科领域的典型活动; 区分各典型活动的层次或水平; 确定目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层次与序列。
②任务分析
目的与任务是指具有相属关系的两个层次的不同目标项目。卜层的目标项目称为“目的”,其下属的目标称为“任务”。目的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总目标与次目标的关系,是上层或上位目标与下层或下位目标的关系。任务分析目的是确定教学活动中的作业内容。通过任务分析以确定教学作业时,必须确切规定并明确表述教学任务所含的各种目标因素; 任务配置必要的教学作业,则教学任务不仅要有确切的规定,同时要有明确的表述; 注意区分不同的任务系列; 注意区分同一任务系列的不同要素。
③作业分析
教学系统中的作业是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借以构建学生能力与品德结构的手段,通常称
为教材。在教学系统中教材即教与学的一系列作业。这种作业是用来实现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构建一定的能力与品德结构的手段。作业既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又是制定教学活动程序的依据。作业分析的目的就是加深对作业的认识,为制定教学活动程序提供依据。
(3)教学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系统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他们分别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①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为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其设计必须遵循教育方针制约性原则、活动分析原则、类化经验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明确化原则。
②教材是教学活动用以构建心理结构的工具或手段,是学习活动中的客体。各科教材的选编,不仅要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且要切实体现学习规律以利于心理结构的构建。为了充分体现心理结构构建的规律,教材的设计必须一体化原则、网络化原则、程序化原则、最佳化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③教学活动是经验传递系统中教师对经验的传授与学生对经验的接受活动的总称。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的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为了加速心理结构的构建,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遵循教学空间决定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程序优化原则和方式方法多样性原则。
④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是对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检查与评定,通过考核与评估可以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它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教学的成效,同时可以对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为了使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发挥应有作用,其设计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适时性原则和促进性原则。
2. 请阐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答案】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含信息流和控制结构这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过程。除信息流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组成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②加涅的教学阶段理论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③加涅的信息加下学习理论与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
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怎样?
【答案】(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学习的动机系统。 ①学习需要及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驱力是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②学习期待及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相反,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的作用就是学习的诱因。
③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是产生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主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4. 什么是教材直观? 教材直观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教材直观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即学生对教材所作出的感性的能动反映。直观是领会及构建科学知识结构的起点。它在各种知识学习中都是必需的。
(2)教材直观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教材直观方式。根据直观的对象,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这三种直观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实际需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