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答案】(1)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2)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仟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2.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1)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产生和增殖的规律。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②实现这一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的手段,就是资本家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的。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展开的。

(3)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运动过程。

①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②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

③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灭亡。

3.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小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来如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剥夺、经济战争等这些弊病,抑或是经济危机也好,这些同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体制小无关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2)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3)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现在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看到这个社会伴随着各种危机与动乱,当然资本主义当政者每次又都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法,从短时期来看有利于其统治,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是不可调和的,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马克思就是在看到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

(5)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应该以前进中带有部分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事业正逐步完善这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力量和适用性,今后道路将越走越宽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中国继续得到发展。

4.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答案】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历史上剥削阶级凭借它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残酷的压榨和掠夺。同时,为了维持和加强它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又必然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就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2)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①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栓桔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

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迫使反动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阶级斗争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对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生产发展的状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来说明。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片面否认或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

5.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答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其原因如下: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是这种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是由于意识形态来自统治阶级的实践,与这种阶级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并己经内化为阶级成员的基本信念;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统治阶级进一步进行阶级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这个社会制度的理论辩护者,并进而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工具。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是:

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②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所以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思想工具。

6. 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案】(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