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5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8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41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52
一、简答题
1.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力一面:
①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②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③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小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8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答案】(1)这段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封建时
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2)引发的思考和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我国要继续奉行“科教兴国”的国策,并形成全民族重视创新的风尚。只要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政策,大力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3. 简析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它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是:竟争会导致资本集中,而资本的集中又会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初期,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除了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外,还必须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竞争是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在竞争中,较大的资本能广泛地使用先进技术,采取最新的劳动组织,提高设备利用率等等,因而处于优势。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败,较大资本吞并较小资本。因为竞争中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其形式有哪些?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a.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新兴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己无法满足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必须靠国家的力量来筹集。
b. 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是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意进行投资的,只有通过国家力量才能完成。
c. 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客观上需要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只有国家出面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才能实现。
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a. 私人垄断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物质财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b. 私人垄断资本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不断激化。
c. 资本主义国家必须介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以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
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企业;
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以资本所有者身份与私人垄断组织合资或合作经营的企业;
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
5. 应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
(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②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则是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①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②实践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③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己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力式和力一法。
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3)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