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0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7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26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34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木质和作用?

【答案】(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律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部属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在人民内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规范作用

a. 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具有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第一,授权性规范,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第二,禁止性规范,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

第三,义务性规范,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b. 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从而减少和化解一些矛盾和纠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c. 评价作用

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只要违反了法律规定,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d. 强制作用

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法律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目的在于实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e. 教育作用

法律具有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②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主义法律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2.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1)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十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3.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答案】(1)维护法律权威的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①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②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①推进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②提高立法质量

法律权威的树立,不仅依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完善立法的任务仍然很重。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立法机关要继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③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规范、公正的实施。在我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负有严格贯彻实施法律的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④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有权威。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⑤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全社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树立忠于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意识。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使法律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①树立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才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认同、信任我国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从而树立起对我国法律的坚定信仰。 ②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大学生在自己学习与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人宣传法律,帮助和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