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10计算机专业基础之数据结构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对于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是( )。
A. 先进先出
B. 后进先出
C. 后进后出
D. 不分顺序
【答案】B
【解析】先进先出是队列操作数据的原则。先进后出是栈操作数据的原则,栈限定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
2. 下列选项中,在
I.
A. 仅 I 、II
B. 仅 I 、III
C. 仅 II 、III
D.I 、II 、III
【答案】D 。
【解析】
在
总线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息包括接口中的命令字、状态字以及真正的数据,而中断类型号也是通过数据线传输的。
3. 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 )。
A. 连续结构
B. 索引结构
C.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 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答案】B
【解析】连续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不易于文件扩展,不易随机访问。链式结构的优点是文件易于扩展,缺点是不易随机访问。索引结构的优点是具有链式结构的优点并克服了它的缺点,可随机存取,易于文件扩展。
4. 对同一待排序列分别进行折半插入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 两者之间可能的不同之处是( )。
A. 排序的总趟数
总线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息包括( )。
接口中的状态字III. 中断类型号 接口中的命令字
II.
B. 元素的移动次数
C. 使用辅助空间的数量
D. 元素之间的比较次数
【答案】D 。
【解析】折半插入排序所需附加存储空间和直接插入排序相同,从时间上比较,折半插入排序仅减少了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
而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折半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仍为
所以两者之间的不同只可能是元素之间的比较次数。
5.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 帧协议(GBN )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kbps ,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 ,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
A.5
B.4
C.3
D.237
【答案】B 。
【解析】GBN 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本题求解的是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期间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多发送帧,应以短的数据帧计算,注意帧的单位是字节,因
此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
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故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为
,为了保证发送帧序号和确认帧(帧)
序号在此期间不重复,因此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4, 答案为
B
6. 主机甲与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 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无差错与丢失。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 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 段的序号和确认分别是( )
A.2046、 2012
B.2046、 2013
C.2047、 2012
D.2047、 2012
【答案】B
【解析】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 段,该段的序号seq=1913、确认序号ack=2046、有效
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 段的序号seql=ack=2046和确认序号ackl =seq+100=2013, 答案为B 。
7. 下列选项中,会导致用户进程从态切换到内核的操作是( )
I. 整数除以零 II. Sin( )函数调用 III. read系统调用
A. 仅 I 、II
B .仅 I 、III
C. 仅II 、III
D. I、II 和III
【答案】B
【解析】对于I ,系统发生异常,需要进入内核态由操作系统进行处理,而read 系统调用函数也是在内核态执行,sin ( )就是普通的用户函数,在用户态执行,故答案为C 。
8. 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均采单,从外读入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 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 对用户工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行分析的时间为90 (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A.200
B.295
C.300
D.390
【答案】C
【解析】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 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 总共是300, 故答案为C 。
9. 设n 是描述问题规模的非负整数,下面程序片段的时间复杂度是(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