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803语言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2.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3.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4.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二、简答题

5. 什么叫做关系义场? 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1)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例如,“老师——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成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

(2)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例如,“上——下”、“高——低”、

“东——西”,都是由方位关系组成的义场。

(3)关系义场的成员只有两项,“你在我的左边”,则“我在你的右边”,这里没有“中间项”作为左、右的标准。不论是“左边”还是“右边”,都不能同“中间”组成上述推导式:“我在你的左边”→“你在我的中间”。

6. 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类各造一个复句。

【答案】(1)联合复句

①并列复句。例如,他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认真思考刚才谈的问题。

②顺承复句。例如,她先开了鬼子上的锁,拿出了衣服,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取出了项链戴好。

③解说复句。例如,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

④选择复句。例如,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你到南京,或者你哪里都不去。

⑤递进复句。例如,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2)偏正复句

①条件复句。例如,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出来。 ②假设复句。例如,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

③因果复句。例如,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④目的复句。例如,迅速推进,以便早日打败敌人。

⑤转折复句。例如,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他的鼻子走。

7. 举例说明普通话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答案】普通话中的声母和辅音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语音单位,具体表现为:

(1)区别

①划分角度小同

声母和辅音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声母是从汉语传统语音学角度划分出的,是指音节的前段; 而辅音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根据发音特点划分出的音素单位。它们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

②使用范围不同

普通话里大多数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是,辅音不一定都可以做声母或者都只能做声母。普通话的辅音有22个,其中,辅音n 既可以做声母,也可以做韵尾; 辅音ng 则只能做韵尾; 其余的20个辅音只能做声母。

,另外,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在声母的位置上没有辅音的实体,是零声母。比如说“雨”和“五”

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音节。

(2)联系

普通话中的声母大多数数是由辅音组成的,辅音是声母的组成材料。

8. 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 举例说明。

【答案】(1)明确性、简要性和规格性,是公文语体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在语言运用上,公文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公文有一套自己专用的词语(固定的习惯用语),以适应特定交际的需要。

b. 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不宜用口语词或歧义词语。

c. 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②使用的句式

公文语体要求句法完整严谨,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a. 陈述句式常用助词“了”表示完成动态,或用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句式。

b. 祈使句式常用命令、禁止、请求等语气。

③修辞方式

a. 公文语体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b.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语体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

c. 在篇章结构上,公文语体有严格的规格要求。公文通常在起首一行中间写明文体名称,同行右侧写行文字号; 第二行起为正文,正文末常写“此布”、“现予公布”; 末行写发文机关名称或首长姓名、日期。

(2)政论语体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是它的主要特征。在语言运用上,政论语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使用的词语

a. 具有广泛性

政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很多,因而在词语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首先是较多地运用政治性词语,也可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词语,还可运用文言词语和熟语,等等。

b. 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具有宣传鼓动功能,因此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敏感性,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新的词语也就不断产生。政论语体使用词语不太受限制。

②使用的句式

a. 与文艺语体相比,政论语体在句类的选择上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

b. 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③使用的修辞方式

a. 政论语体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理俗语等;

b. 在句式选择方面,长句、短句并用;

c. 在辞格运用方面,它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对比、反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