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舞蹈研究所713中国音乐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思聪
【答案】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被誉为“中国的神童”。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 贺绿汀
【答案】贺绿汀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7年创作的《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的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3.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 萧友梅
【答案】萧友梅是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音乐教育机构,并且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编写了《普通乐学》等教材。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掌握西方作曲手法并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还涉猎大合唱、弦乐四重奏、钢琴、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其创作主要采用欧洲作曲技法,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
5. 吕骥
【答案】吕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吕
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6.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二、选择题
7. 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国粹主义”的音乐思想( )。
A. 你要知道什么是音乐,你还是要向西方乞灵。
B 中国青年目前需要音乐不是所谓“国乐”而是世界普遍优美的音乐。
C. 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合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D. 不当图习外风,以移易国性,况古谱亦未必完全无考也。
【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的音乐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全盘西化”、“国粹主义”和“中西融合”。“国粹主义”反对无视音乐的“民族性”,否定、抛弃中国传统的民族“国粹”,一味盲目“崇洋” 的“西化”思潮。AB 两项,属于“全盘西化”的音乐思想,C 项则是“中西融合”的思想观点。
8. 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全盘西化”倾向的音乐思想( )。
A. 你要知道什么是音乐,你还是要向西方乞灵。
B. 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
C. 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合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D. 不当图习外风,以移易国性,况古谱亦未必完全无考也。
【答案】A
【解析】中国近代的音乐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全盘西化”、“国粹主义”和“中西融合”。“全盘西化”倾向的音乐思想认为中国传统音乐无论从器物层面还是从观念层面,都被认为己不适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因而必须加以抛弃,取而代之的便是全面输入西方音乐。BC 两项是“中西融合”的思想观点。D 项,是“国粹主义”支持的主张。
9. 我国(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A. 吕剧
B. 昆曲
C. 时调
D. 沪剧
【答案】B
【解析】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0.成立于( )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对于搜集、保存、整理、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民间音乐和促使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其加以运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A. 国立音乐院
B.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C. 西北音乐院
D. 新京音乐院
【答案】B
【解析】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强调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与参加生产劳动、创作演出与开展群众音乐活动相结合。为各抗日根据地培养并输送大批音乐人才。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等都是由该系师生创作演出的。1939年3月该系成立了“民歌研究会”(后更名“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如陕北民歌、秦腔音乐等等。
11.抗13战争期间,在沦陷区长春成立了一个综合性的音乐团体是( )。
A. 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
B. 鲁迅艺术学院
C. 国立音乐院
D. 新京音乐院
【答案】D
【解析】1939年,在长春建立了一个名叫“新京音乐院”的综合性音乐团体,在这个“音乐院”下设许多附属机构,主要有管弦乐部、吹奏乐部、合唱部、满州乐部、乐员养成所,以及作曲部、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等。
12.第一个把柏林学派的比较音乐学观点介绍到东方来的音乐学家是( )。
A. 杨荫浏
B. 王光祈
C. 岸边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