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827微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烟草花叶病毒的缩写为_____。
【答案】TMV
2. 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文献是_____。
【答案】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
3. 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和认识,比对动植物晚得多,其原因是微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特点。
【答案】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明显;种间杂居混生;形态与作用后果间难以认识
4. 微生物的经典鉴定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特性等几大类。
【答案】形态;生理;生化;生态;生活史;血清学
5. 普通性转导的基本要求是,它可能出现的三种后果是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 的包装机制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形成转导子;流产转导;转导失败
6. 自养微生物按其最初能源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答案】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光能自养微生物
7. 无氮培养基是用来分离_____、按用途它属于_____培养基、按成分属于_____培养基。
【答案】自生固氮菌;选择;组合(合成)
8. 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益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转化有机物为速效养分如氨化作用;转化无效矿物元素为有效元素;产生生长刺激物促进生长;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原菌
二、判断题
9. 市场上销售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较高的“螺旋藻”,实际上是一种蓝细菌。( )
【答案】对
10.痘苗病毒是一种形态上最大的病毒。( )
【答案】对
11.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
【答案】错
【解析】四环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12.所有子囊菌的子囊孢子都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相结合后发育而成的。( )
【答案】错
13.特异性免疫中,通过胎盘或初乳白母体中获得的是天然的自动获得。( )
【答案】错
14.巴斯德曾用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的生命起源于生命的胚种学说即生源论。( )
【答案】错
【解析】巴斯德曾用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自然发生说。
15.在配制异养微生物培养基时,实际上只要加入6种营养要素中的4〜5种即可。( )
【答案】对
16.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仍可保留其免疫原性而成为可作抗原的类毒素。( )
【答案】对
17.在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发挥巨大的作用,最主要的吞噬细胞有两类:一是嗜中性粒细胞,二是单核吞噬细胞。( )
【答案】错
18.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局中,其决定因素都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
【答案】错
【解析】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包括病原体、宿主免疫力和环境因素。传染病有3种可能结局即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
三、名词解释
19.auxotroph
【答案】auxotroph 即营养缺陷型,指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20.转导。
【答案】转导是指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 小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1.免疫活性细胞。
【答案】免疫活性细胞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即接受抗原的刺激,并随后进行分化、増殖和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主要指T 细胞和B 细胞。
22.外毒素与内毒素。
【答案】外毒素是指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
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它们可以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其毒性作用强;
内毒素是存在于细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的毒素,热稳定,高剂量有毒,有弱的免疫原性,没有器官特异性。
23.硝化作用。
【答案】硝化作用是在好氧条件和无机化能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24.免疫印迹。
【答案】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其原理: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行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在印迹纸的自然吸附力、电场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使凝胶中的单一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并且固相化。最后应用免疫复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行检测和分析。
25.点突变。
【答案】点突变是指DNA 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的一类突变。
26.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a)。
【答案】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a )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配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四、问答题
27.近年来导致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
(2)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