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资本积累的原因和途径。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
(1)资本积累的原因
实现价值增殖是资本的本质要求,它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资本积累本质上是把资本的增殖转化为实现资本进一步增殖的手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在市场上运营的资本扩大自身规模,以便提高其竞争力; 这种外在的竞争压力会转变为内在的资本积累的动力。资本增殖和市场竞争,不仅都是资本积累的动因,而且一者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价值增殖的本质欲望,推动着资本的市场竞争; 而市场竞争的成败又影响着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2)资本积累的途径
一定时期内,利润量的大小和积累率的高低影响着资本积累的量。因此,可以影响资本积累的途径有: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提高生产要素效率:③加大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④提高顶付资本的额度。
2. 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1)产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2)货币资本循环最具有片面性。因为,在这个循环中,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两者只有数量上的差别,而作为产业资本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阶段成犷两个流通阶段的中间环节,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货币本身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货币,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而,货币资本循环最具有片面性。
(3)生产资本循环也具有片面性。因为,生产资本的循环造成另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了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为生产而生产,这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4)商品资本循环也具有片面性。因为,商品资本循环产生另一种片面性,仿佛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3. 什么是平均利润率? 决定和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含义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一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2)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 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 反之则较低。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
4. 如何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其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①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②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除了要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内部的改革,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布局:一是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是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具体含义为:
①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强调质上的提高,并不是说不要量,而是应该保持必要的量,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在不同的产业和地区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别,其布局要相应调整。
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上。国有资产主要应配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是:“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胃·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
体素质。”
③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它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以及它参股的企业上。经过产权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我国国有资产的配置形式也会多样化,将会形成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和国有参股多种企业形式。国家作为投资者,在这些企业里都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使国有经济的作用更加广泛。
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发挥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的骨十作用上。我国国有资产高度集中于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中,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
⑤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其先导作用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广运用新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减少,但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5. 简述我国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1)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传统体制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根本途径是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也称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
①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总经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以规范企业的运作机制。
②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的转让方面,而且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作用。如果因管理的原因使得公司的权益受损或使得股东面对着的风险上升,股东就会在证券市场抛售股票,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是股东向管理层投的反对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有被其他股东集团、公司或个人收购的危险,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者收购成功后必然会改组管理层。即使不被收购,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会导致公司采取措施改组管理层,从而给管理层施加压力以约束他们的非利润最大化行为。
③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的可能。
④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