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HRNAsynthetase )。

【答案】氨酰合成酶是指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氨基酸和tRNA 两种底物的酶,反应消耗

的酶。 ATP 。催化氨基酸与tRNA

2. 维生素

【答案】维生素是机体所需要的微量有机化合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因而需要从膳食中获取,维生素通过衍生为辅酶和激素实现对代谢的调节。

3. 密码子的摆动性(wobble rule)。

【答案】密码子的摆动性是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进行碱基配对时,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守标准的碱基配对规则, 第三对碱基则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的性质。

4. 肽单位(peptide -unit)。

【答案】肽单位(peptideunit )是指组成肽键的4个原子(C 、H 、0、N )和2个相邻的碳原子所组成的基团,是肽链主链上的复合结构。

5. 蛋白糖基化。

【答案】蛋白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重要的加工过程。在肽链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糖链被接到肽链上的特定糖基化位点,

称为蛋白糖基化。蛋白糖基化的种类主要有糖苷、糖苷、糖基磷脂酰肌醇等

6. 级联系统。

【答案】级联系统是指在一个连锁反应中,当一个酶受到激活后,其他酶依次被激活,引起原始信号的放大的连锁反应。

7. 胸腺素。

【答案】胸腺素是由胸腺合成与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出生婴儿和少儿期体内含量比较高,到了青春期以后逐渐下降。主要功能是増强免疫力,促进胸腺中原始的干细胞和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分化成为成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T 淋巴细胞。

8. 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

【答案】

生物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并不是代谢物上的碳原子与吸入的氧直接化合的结果,

而是有机酸脱羧作用生成的。根据脱羧反应的同时是否伴有氧化反应,分为单纯脱羧和氧化脱羧。

二、问答题

9. 从代谢的角度简要分析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酮血或酮尿?

【答案】酮血或酮尿是指血液或尿中酮体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速度很快,能及时除去血中的酮体。但在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者长期不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获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被大量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 〇A ,而因为无法从糖代谢补充柠檬酸循环所需的4C 化合物,乙酰CoA 不能进入柠檬酸循环完全氧化,只能合成大量酮体,超出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堆积,即形成酮血,大量酮体随尿排出,即形成酮尿。

10.试述一碳单位代谢途径中最重要的两类载体及其生物学作用。

【答案】一碳单位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作为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原料,对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一碳单位代谢中最重要的两类载体包括叶酸和S-腺苷甲硫氨酸。四氢叶酸是叶酸的重要衍生物,在氨基酸代谢、嘌呤和嘧啶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SAM 在很多代谢反应中承担甲基的供体,可以用来合成如卵磷脂、肾上腺素、肉毒碱等,因此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11.已知某蛋白质由二条肽链组成。你是否能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用来判断二条肽链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的,还是以非共价键相连的。

【答案】判断二条肽链之间是否以共价键相连,就是判断是否有链间二硫键。测定蛋白质中二硫键的经典方法是对角线电泳。此方法先是用专一性适中的蛋白质水解酶,将蛋白质降解为若干片段。随后进行二维纸电泳,在第 一向电泳后,用挥发性的还原剂处理,然后进行第二向电泳(电泳条件与第一向相同)。经显色后,在对角线上 的肽段均不含有二硫键,而偏离对角线的肽

段是形成二硫键的肽段,测定有关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即能确定蛋白 质肽链中二硫键配对的情况。

12.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生物氧化亦称细胞呼吸,指各类有机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

最终产生

同时释放能量(ATP )的过程。包括TCA 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三个步骤,

分别为在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的。其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之间关系密切,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在一起。根据化学渗透学说(电化学偶联学说),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化成了跨膜的氢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这种势能驱动氧化磷酸化反应,合成ATP 。即葡萄糖等在TCA 循环中产生的NADH 和

量以ATP 的形式贮藏起来。

只有通过电子传递链,才能氧化磷酸化,将氧化产生的能

13.增强子(enhancer )是一种可以增强基因转录起始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作用特点是没有方向性,无论位于靶基因上游、下游或者内部都可以增强基因的转录,试分析增强子增强基因转录的机理。

【答案】増强子可能通过影响染色质DNA-蛋白质结构或改变超螺旋密度而改变模板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得RNA 聚合酶更容易与模板DNA 结合,起始基因转录。

14.简述A 、B 、Z-DNA 双螺旋结构的共同特征。有哪些证据支持这种结构? 它的发现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的共同特征包括:

(1)DNA 由两条呈反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组成;

(2)组成右手双螺旋的两条链是互补的,它们通过特殊的碱基对结合在一起,碱基配对规则是一条链上的A 总是与另一条链的T , G 总是和C 以氢键配对。其中

基对有3个氢键;

(3)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的内部,并垂直于暴露在外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碱基对之间通过疏水键和范德华力相互躲叠在一起,对双螺旋的稳定起一定的作用;

(4)双螺旋的表面含有大沟和小沟。

支持双螺旋的证据主要是X 射线衍射数据和Chargaff 规则,双螺旋发现的生物学意义是可以用来解释与DNA 相关的一切功能。

15.某研究者获得了一种新的小麦种质,他对该小麦种子中的含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2.2%,计算该小麦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该研究者从该小麦种子中克隆到一种编码区长度为计算编码的蛋白质的最小相对分子质量。 序列分析发现该碱基对有2个氢键碱

【答案】蛋白质中平均含氮量为16%, 蛋白质序列中氨基酸残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因而该小麦种子中蛋白含量:

因而该蛋白的最小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

16.在体外,用下列方法处理,对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有什么影响?

(1)

(2)

(3)

(5)

(2)从7.0増加到7.4 分压从10托增加到40托 分压从60托下降到20托 下降到 解聚成单个亚基 分压增加,Hb 与氧的亲和力下降。

(4)2, 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从【答案】(1)pH 增加,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