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关键词:面向服务;组合式仿真开发;仿真服务组件;混合自动机模型;仿真引擎;行为调度;时间管理;VV&A

  摘要

在应用需求的牵引和支撑技术的推动下,建模与仿真技术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随着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众多领域的深入应用,模型的共享与重用、仿真复杂性等问题更加突出,复杂系统仿真中混合异构模型的互操作、组合式仿真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自二十世纪末IT领域进入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出现,如Web服务、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建模与仿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作者近几年在航空、航天、船舶、军事训练与保障等领域的科研实践,本文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方法。首先剖析了面向服务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内涵,建立了其技术体系,并对面向服务仿真工程的实施体系、基础架构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面向服务的分析与建模、面向服务的应用架构模型、面向服务的仿真运行支撑和面向服务的应用系统开发与VV&A(Ver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等方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对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 在归纳总结建模与仿真面临的问题,以及系统地分析当前IT新技术及其在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它以SOA、混合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等为基础,以广义的Web服务技术为手段,按照面向服务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与建模,通过服务组合方式构建仿真应用。该方法从技术层面内在地支持模型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项目的重用与共享、组合式仿真、多学科混合异构模型的互操作等,是仿真网格、仿真云等当前网络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2) 针对面向领域的仿真服务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方法:首先在剖析模型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资源的元本体;然后,探讨了基于元本体进行面向领域的本体建设问题,包括领域本体的构造和本体实例的捕获;最后,对基于描述逻辑DL从领域知识库ABox(本体实例库)中推理出服务候选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式映射的方法将选出的本体实例的信息映射为服务描述(WSDL),作为进一步服务建模的基础。与同类建模方法(SOAD、领域工程方法、ODM等)相比,该方法具有描述精确、信息全面(静态结构、动态行为)和信息转换自动化等特征。(3)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仿真应用对模型性能的不同要求,建立了多元化的仿真服务技术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当前的多种服务技术,并囊括了基于WSDL扩展的Web服务概念;研究了各类服务技术在状态保持、单实例/多实例、持久性、实时性等方面的特性,并进行了对比与实验;最后,探讨了一种WSDL驱动的统一服务调用机制,以实现仿真服务技术体系下不同类型服务的统一调用方法。(4) 基于组件技术建立了面向服务的仿真应用架构模型:仿真服务组件模型CosimModel,一方面作为面向服务的仿真应用开发的一种规范和指导,弥补了当前Web服务研究领域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该模型以混合自动机HIOA(Hybrid I/O Automata)为理论基础,为连续系统、离散系统和混合系统的建模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形式化描述规范。文章从接口层、架构层和实现层三个层面对CosimModel进行了描述,并列举了它在组合式仿真中的应用模式。(5) 针对仿真服务组合提出了基于HIOA扩展模型的行为调度算法和时间管理算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服务组合引擎——Cosim仿真引擎,兼具了服务组合中信息传递、行为调度等基本功能和仿真特有的时间管理功能,并且能够适应比例时钟推进、步长推进、协商推进,以及实时、欠实时、超实时、AFAP(As Fast As Passible)等多种仿真演进模式;而且,其行为调度功能采用形式化计算的方法实现,具有很强的实时性。(6) 建立了按照CosimModel规范进行面向服务的仿真应用开发的过程模型,规划了应用开发中必需的活动和过程,以及每个活动或过程的前提和输出结果。该过程模型具有并行、协同和一致等特征,支持并行工程中的“V”型开发模式、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实施方法,以及概念空间人员和仿真空间人员的协同工作。(7) 建立了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中的VV&A过程模型,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校核与验证方法:基于状态空间State Space的形式化验证法、基于可执行概念模型组件的动态推演法和基于白盒/黑盒测试的校核与验证法等,它们具有与开发过程结合紧密、问题针对性强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