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答案】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1)立足历史发展规律揭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作出了科学的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有机体不断前进的动力。
(2)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由历史发展自身来实现的,未来社会的状况正是根源于现实的,只有通过对现实社会作出深入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3)对未来社会进行粗线条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对未来社会作具体的描绘,而是把揭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通向未来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对未来社会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描述。
(4)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社会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未来社会。他们反对把未来社会的设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包罗万象的方案,让别人照着这个方案去做,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未来社会的特征。
2.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四位一体”的变化过程。
请回答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种现象。、
(2)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②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a.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第一,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第二,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
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b.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也是这样。
③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b.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具体表现为: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②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3. 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①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领域也不例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③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④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4. 结合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1)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19世纪80-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落后国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恩格斯以科学的态度,对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新的论述和调整。具体如下:
①恩格斯指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没有错,但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潜在因素估计不足,以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即将敲响,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②恩格斯还具体分析了这5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他说,1847年危机以后的工商业复苏,是新的工业时代的开始。当时,在英国,谷物法的废除以及由此引起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给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须的全部地盘,使得它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德国在世界市场上出现得晚,1848年革命才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只是到1866年和1870年的革命才扫除了最严重的政治障碍,从而“充分发展起来’夕。也只是从那时起,德国才开始了社会经济的大变革一一工业和农业的革命,即家庭工业转化为工厂生产,农民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农业。1848年前后,美国还只是一个殖民地市场,即输出原料和输入工业品的国家,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
③他说:“美国是一个新世界,新不仅就发现它的时间而言,而且是就它的一切制度而言; 这个新世界由于藐视一切继承的和传统的东西而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旧式的、沉睡的欧洲人; 这个新世界是由现代的人们根据现代的、实际的、合理的原则在处女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恩格斯还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指出:美国正在取消保护关税制度,并且产生了地道的美国组织“瑞恩”和“托拉斯”,这是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在各种工业发明方面,美国己经肯定地起着主导作用,而德国正在同英国争夺第二位。”恩格斯预言,如果美国实行了贸易自由,那么再过十年它就会在世界市场上击败英国。
20世纪的历史证明,恩格斯的断言是正确的。恩格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策略所作的调整,应当说是实事求是的、切合实际的。这不仅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