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效益

【答案】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中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的对比关系。经济效益的核心是节约,主要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它既包括与单位产品价值高低有关的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和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形成的节约,同时,还包括了产品是否符合社会生产比例的社会总劳动时间的节约。除此之外,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前提主要是指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而它还包括了保护环境形成的节约和自然资源的节约。经济效益的概念包括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产品质量三个方面。日前在我国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中,衡量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又称“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

2. 产业结构

【答案】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研究产业结构,首先必须对整个社会的产业体系进行分类,而不同的标准又可形成不同的分类体系,主要有:

(1)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划分法,这是按产品使用价值不同所做的分类。它与轻重工业的分类密切相关,我国习惯上把主要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业称为轻工业,而把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称为重工业。

(2)三次产业(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法。它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虽然由于标准不同,各国具体的归类口径有所不同,但大类上是基本一致的。我国自1985年开始采用的划分标准是:第一产业一一农业(农、林、牧、渔):第二产业一一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一一其余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服务业。

(3)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划分,即按资源投入的相对比例划分,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但是,不同国家由于发展阶段和资源供给条件不同,即使生产同一产品的产业,其资源组合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4)按使用的原料和经济活动的次序,一般把整个工业划分为采掘业和加工业,后者还可进一步分为粗加工的原材料工业和深加工的制造业。

3.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4.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其中r c 为现金一存款比率。

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M +D,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5.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它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点,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的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机构,有的由总公司独资经营,有的是与所在国政府或私人合营的子公司。

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贷资本的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流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众多要素的、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随着跨国公司投资的增长、规模的扩人,它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的流通,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在国际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相应地带动了资本、技术、商品、人力、服务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才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6. 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份,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其次,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再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次,要大力发展教育,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成雄厚的人力资本投资。最后,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

7. 经济体制

【答案】经济体制是指一个经济机体为了配置资源和对其成员分配利益所必然具有的、组织协调内部各种经济要素和全部经济活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研究的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一定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结构、经济决策权力结构、经济利益和动力结构、经济管理和调控体系等基本要素。经济体制则是由这些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层次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的有机整体。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的是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支配经济单位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组织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利益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等。按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特别是资源配置方式划分,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8. 交换价值

【答案】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小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

二、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