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省培养单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835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圈

【答案】大气圈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积蓄而成的圈气体。它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其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 日地距离

8【答案】日地距离是指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地球距离太阳约1.5×l0km ,这样的距离不

近也不远,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3. 雅丹地貌

【答案】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4. 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

【答案】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依据沙垄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垄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横向沙垄、纵向沙垄与多风向沙垄。横向沙垄走向与合成起沙风向垂直或交角不小于60°,主要包括新月形沙垄、新月形沙垄链及复合新月形沙垄链三类。纵向沙垄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角小于30°的沙垄,高十余米至一二百米,长数百米至数十千米,纵向上丘脊线时有起伏,横剖面大致对称,但其前端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别明显。

5. 地理学

【答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6. 潮汐

【答案】潮汐是指海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

,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

汐”。现代社会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潮汐不仅可发电、捕鱼、产盐及发展航运、海洋生物养殖,而且对于很多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

7. 岩石圈

【答案】岩石圈是由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一一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岩石圈可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一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

8. 经度与纬度

【答案】①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②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赤道纬度为0°,由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的称北纬,南半球的称南纬。

9. 生态因子

【答案】生态因子是在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的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例如对绿色植物来

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兀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小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10.三角洲

【答案】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它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

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同时,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11.土壤垂直带谱

【答案】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并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它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且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土壤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12.区域大气环流

【答案】区域大气环流主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行星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产生的一种区域性,季节性的气流运动,常称为季风环流。全球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区域为东亚和南亚地区,现以南亚季风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季风的形成过程: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温度相对陆地温度高,海洋上空气体作上升运动,而陆地上空空气作下沉运动,这样就在海洋上形成一个低压中心而在陆地上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即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进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位置的移动,南半球低纬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在北半球向右偏,进而形成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而对于东亚的季风的形成,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别形成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

二、简答题

13.简述水圈组成。

【答案】(1)水圈是地球外部构造圈层之一。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水圈是地球外圈中最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相互作用,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演化。

(2)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地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3)水圈的主体是世界大洋,其面积占全球面积的约71%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沼泽、冰川、地下水,甚至矿物中的水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同时,水也是地表最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地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分循环不仅调节气候、净化大气,而且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与演化。